八年级语文上册--送东阳马生序示范课教案-鲁教版五四制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送东阳马生序示范课教案-鲁教版五四制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送东阳马生序示范课教案-鲁教版五四制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送东阳马生序》示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辨识一些文言词的读音,反复朗读,达到成诵。2、学习并掌握其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3、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4、从古人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事例中获得教益。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朗读背诵,通过整体感知,理解本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2、感受作者的勤奋善学的精神,挖掘本文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勤勉学习,不怕吃苦。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四、教法手段:朗读、指导;自主、讨论、探究五、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3、查找宋濂的有关资料。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懂原文,可以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句,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2.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本文的内容。[说明]本文的中心是个“学”字。第1段:写自己家贫嗜学。第2段:写成年之后求师艰难。以上内容学生说出意思即可。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宋濂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说明]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三、结合注释,教师指导。指名学生翻译课文大意(2-3人)。四、疑问探究:1、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找出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说明]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2、第1段中,作者说自己当年借书抄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个细节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说明]记叙缺少细节,文章易流于抽象、单调,而适当穿插细节描写,往往可使文笔更为生动、形象,内容更为丰富、充实,课文的细节描写便有这样的效用。“天大寒,砚冰坚”是说天气大寒已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砚上结有坚冰,书写极困难,“手指不可屈伸”换一个角度写执笔抄录之艰辛。但即使如此,作者当年仍不敢懈怠,依然兢兢业业地抄写所借书籍,如期归还。寥寥数笔,即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寒窗苦读的图画:一个家境清寒却又自幼嗜学的青年,在严寒季节正不畏艰难伏案抄书。天寒地冻,尚且不肯放松,其余时日当可推想而知。作者正是借助于这一动人的细节来表明自己一年四季抄书的艰苦,来突出自己当年学习的勤奋刻苦。删去这一细节,上下文似仍可贯通一气,但表达效果显然大不一样了。以上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主学习。由教师给出思考的角度,学生可以谈出自己的感受,提倡有不同的见解。五、小结:1、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2、本文的中心是个“学”字。作者写了自己家贫嗜学和求师的艰难。六、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2、研讨与练习二。第二课时一、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家贫求学的经历。二、整体感知: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的地方,体会本文的特色。[说明]用课堂讨论的办法,不要脱离课文,又要展开,还要有所概括。本文善用对比,以自己和“同舍生”进行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鱼美肉可供享受。那些住在同一旅舍的富家子弟,作者着力写出他们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形象,“烨然若神人”,像神那样光彩艳丽。而自己则“蕴袍敝衣处其间”,一边是服装艳丽,一边是破衣烂袄。可以突出富家弟子的豪华和自己的贫寒。在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作者揭示出自己的精神境界“略无慕艳意”,表明他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行秽。因为“中有足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