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6物理概念教学要注重过程化通江县洪口中学刘清宽【问题背景】初学物理,学生觉得新鲜,可越学越发难学。常听学生这样说“教材我能看懂,定义能背,公式能记,可做题就是容易错”,“真不知怎样才能学好物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原因分析】上述现象表明学生不会运用概念、规律分析题目的问题情景,做题只是套用公式,试图只靠记忆定义的条文或解释条文字词的意义,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缺乏或者是没有经过对于大量物理现象的抽象概括过程,得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果自然是不会深入地理解概念和规律,更不会分析具体问题了,一旦答题就茫茫然或想当然了。问题原因仅仅在于学生?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传统教学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不够,归根结底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许多教师授课过于强调知识本位,大大压缩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而将80%的时间花在习题训练上,信奉“水多泡倒墙”“会解题,考试得高分才是硬道理”的应试教育观。某些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备课十分认真,教材吃得很透,课堂上一味照本宣科,层次清楚地告诉学生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抄笔记,背条文,然后就是讲例题,学生练习之后又是改、评。【提出问题】初中物理教学的重心是什么?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问题探究】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背景,以物理学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规律和科学方法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最新信息作补充。(摘自《物理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初中物理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容、电阻等;另一类是关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的概念,如速度、力、功、、功率、机械能、电流、电压等。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道政在回答怎样学好物理学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二、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概念教学物理概念是随人类生产生活应运而生的,是随社会科技发展而不断完善丰富的;一切规律是科学家历经艰辛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才发现的。教学时,老师不应只盯概念规律本身,抓现成“果实”,而应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学习探究方法,培育科学思想,追求科学精神,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经历探究过程的学习会使学生终生难忘且是快乐的。”(摘自《新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紧跟科技步伐,让学生与时代共舞,在快乐中学习。概念是抽象的,所以教师很有必要为探究的问题创设实用性较强的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抽象,概括及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化和生成化。用模式图来表达该活动过程:还原抽象情景现象概念规律科学问题理性化情景化萌发物理概念教学过程化模式图概念教学“四步法”每一个物理量都是由一个基本概念定义而来,揭示它们之间关系或相互作用规律就归纳出了数学表达式即物理量的计算公式。师生都应走出意识误区:认为概念、规律、公式及单位记下来就行了,不必花那么多时间去讲授。我们应对基本概念的“来胧去脉”搞清楚,不要囫囵吞枣。明确它们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为什么要引入”;用什么方法来定义该物理量即“如何引入”;明确该物理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有何关系”;学习了它“有何用处”。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我总结出了概念教学要注重的上述四个环节,简称“四步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个人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学习。下面我就以八年级物理“速度”这个力学中的基本概念为例展示实现概念教学过程化的四个基本环节。第一个环节“为什么要引入”教师设置情景引入课题。(PPT画面:一辆小轿车和一辆载重货车行驶在快速路上)师:谁运动得快,谁运动得慢?生:轿车运动得快,货车运动得慢。(凭借已有生活经验感知)师:请对比描述生活中运动快慢的不同物体。生:(略)师:物体运动,有快有慢,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引入一个物理量。(并板书1:)“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用字母‘V’表示。”一个概念的物理意义简而言之就是建立或引入本概念的原因。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就必须突出概念的物理意义。当然物理意义或物理思想的教学应用渗透的方式,不宜用说教的方式来进行。第二个环节“如何引入”师: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随即出示PPT“100米赛跑场景”生:交流,讨论(借助现实生活经验,回忆田径运动会情景),总结出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以最先冲到终点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作为相同时间,比较各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路程长者跑得快;二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把每个运动员跑完100米用的时间进行比较,用时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