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如何加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教学摘要:本文主要从概念的引入、循序渐进教学原则、过程教学等几个方面,对加强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谈谈本人的粗浅认识。敬请专家指导教师及各地同仁批评。关键词: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过程教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知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不够重视,方法不够得当,讲解不够清晰,就会造成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对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不清楚,只是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公式,而不理解其物理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感到物理概念抽象难懂,应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存在较大困难,从而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一、重视物理概念的引入引入新概念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可以创设情境设疑引入,也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直观引入等。但是不管采用什么途径引入概念,都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愿望。这是教好物理概念的重要环节。二、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概念、规律教学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接受熏陶的过程。而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提高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述方式方面,都应充分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渗透,分步到位。比如,“加速度”的概念是高一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将会对其以后运动学及动力学部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要真正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定义公式,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这时学生才刚步入高中不久,多数学生的思维水平仍处在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高,这就给“加速度”这一概念的学习造成了较大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分阶段逐步进行。在第二章初次学习“加速度”时,只要求学生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的基础上,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vt-v0)/t中各个符号的意义及a的单位、读法;对于“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在这里只要求学生理解如下情形:火车出站时a=0.3m/s2表示火车的速度每过1秒均匀增加0.3m/s;汽车刹车时a=-2m/s2表示汽车的速度每过1秒均匀减小2m/s;即: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的大小反映的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然后再依据公式a=(vt-v0)/t,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弄清式中(vt-v0)和a的区别和联系,知道a的大小是由(vt-v0)和t两个因素决定的;至于a的方向,可以告诉学生等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之后就明白了。在第三章“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中,结合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F=ma的物理意义,知道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a随着F的变化而变化,当F恒定时,a也是恒定的,此时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运动;a的方向与F的方向一致,若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为正值;在匀减直线运动中,a为负值,从而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方向及实际中采用的正负号有了正确的认识。在第四章学习“匀速圆周运动”时,通过“向心加速度”的学习,使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知道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至此,学生对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就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有了正确的理解。三、重视概念、规律建立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物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更深刻地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以及类比、归纳等物理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形成概念、得出规律的过程中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尤其是弄清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概念、规律的定义、公式及物理意义、适用条件等,从而能够熟练的应用它们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交流电的产生”的教学:(1)实验开道。(2)从交流电的定义、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入手。与学生互动,层层深入,逐步分析。(3)从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到交流电的规律。四、及时消除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