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主讲蔡定昆.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0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主讲蔡定昆.ppt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主讲蔡定昆.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区域经济政策概述历史背景、产生动因、政策目标、政策内容等。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阶段、内容涵义:区域政策,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的统称。区域经济政策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区域经济发展所制定的经济政策的总和,以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意义?(二)区域经济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英国实施区域政策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英国内部区际间出现巨大的发展差距。从失业率方面看,伦敦与东南部的失业率接近14%,而在西北部、苏格兰和东北部,失业率超过了25%威尔士则超过了36%。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政府通过立法将一部分地区划定为特别地区,实施特别援助,它可以认定为区域经济政策在英国产生。西欧大陆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产生与经济的大萧条、大危机是分不开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使得失业及随之而来的贫困面扩大,尤其在传统工业地区,这种影响更为严重,以至于形成一种政治意见,即在国家或区域内应尽量避免萧条重演。在反萧条观点的支持下,许多国家开始制定区域政策。意大利于1950年建立了南部开发银行;随后德国(1951年)、荷兰(1951-1952年)与爱尔兰(1952年)迅速效仿;法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区域政策;丹麦和比利时也于20世纪50年代末加入该行列。(二)区域经济政策产生的动因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当完全的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发展过程中失效所产生的后果。①不能反映区域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与收益。②不能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③不能自动消除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保证充分就业等社会目标的实现。2、经济因素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区域经济差距的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区域之间发展关系的失衡,从而区域之间因区域经济不协调而出现供需能力不配套、竞争无序、区域摩擦与冲突增加、区域经济秩序混乱等现象,严重抑制了区域间互补性的发挥,不仅制约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长。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有多种存在形态,其中就业因素和区域社会发展差距问题是影响区域经济政策的最重要因素有:(1)充分就业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西方许多国家出现一些高失业率、低发展水平的区域(亦称问题区域),问题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仅加剧了结构性失业,而且严重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2)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社会进步的基础,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区域之间社会发展水平也会随之加大。4、政治因素H.施奈德(HSchneider)认为,在国家区域经济政策中,应当考虑政治因素,因为对区域间人均收入差距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政治后果。欧洲一些国家大选结果表明,问题区域的人们认为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不公正的,这种差距会产生有损于国家政策的后果。差距越大,采取某些能产生社会经济效果的全国性措施就越困难,有时甚至无法实施下去。5、环境因素掠夺式资源开发及工业文明的鼎盛发展,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伴随着土地的沙化、资源的匮乏、物种灭绝及环境遭到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自然环境的报复严重制约了相当一部分区域的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为了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需要区域经济政策作为区域开发中维护各项环境因素的保障。(三)区域经济的政策目标区域经济的政策的目标类型具有多种,但从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目标方面来看,主要有效率和公平。(四)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五)区域经济政策手段区域经济发展支持性政策手段和区域经济发展限制性政策手段。支持性政策手段包括资金援助、技术援助、政策优惠等手段;限制性政策手段包括如对大城市控制规划、限制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一些行业实施投资许可证制度、对某些行业征收特别税等等。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一)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均衡发展的区域政策(二)1980-1992年:以效益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政策(三)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993-1999: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四)200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