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7《短文两篇》(第2课时)(记承天寺夜游)一、检查复习二、知识储备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惊人的成就。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诗:他与江西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他开创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绘画:他擅长画竹,自成一体。2、背景介绍: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写于苏轼经历他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三、自主学习1、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遂()寝()藻()荇()柏()2、再读:自读3—5遍,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三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四读:理清文章层次结构。5、五读:初步体会文章情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结合写作背景)6、文章点明地点的句子?把夜写得具体化的句子?出游原因的句子?四、合作交流1、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并说说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声。2、文中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3、文中的点睛之笔是什么?4、文中第三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照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提示: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答。)5、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有哪些含义?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五、展示点评六、当堂练习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的心情。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的美好境界。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月色入户”意思是,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5、“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七、拓展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之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