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doc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亿库教育网http://www.eku.cc亿库教育网http://www.eku.cc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目标汉朝的外交与汉文化的影响。秦汉与朝鲜半岛的往来;中国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往来。秦汉时期的中日交往;中越经济文化联系。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汉朝与安息的交往;汉朝与大秦的交往。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越南、安息、大秦等国交往历史内容的学习以及《两汉时期对外关系大事年表》的制作,培养学生综合、归纳中外历史知识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秦汉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2.对外交往的过程,也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相互学习的过程。在两汉时期的对外交往中,中国的文化向外辐射,同时,中国人民也吸取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明成果,发展了中华文明。3.在古代世界,人类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各国之间联系较少。但汉朝的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将当时世界的几大文明联系起来。这在古代和中世纪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两汉与日本的关系;丝绸之路;汉朝与大秦的往来。难点:中外交流中的相互影响。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丝绸之路》。教学要点一、与朝鲜的关系1.两汉与朝鲜的密切往来2.中朝贸易的发展二、同日本、越南的交往1.两汉与日本的关系2.两汉时期的中越经济文化联系三、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通2.丝绸之路与中外经济文化联系3.海上丝绸之路四、与西亚、欧洲的往来1.汉朝与安息的交往2.汉朝与大秦的往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古代世界,人类形成了几个相对隔绝、独自发展的文明中心以及相应的文化圈,其中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在两汉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这是汉朝对外交往比以前更活跃的基础。这时,中国对外往来更加频繁,活动的范围也更大了;而且在中外交往中,政府间的外交活动也更加频繁,政府间的使节来往又带动与促进了民间往来。【讲授新课】一、与朝鲜的关系1.两汉与朝鲜的密切往来朝鲜是亚洲大陆东北部的一个半岛,伸入黄海和日本海,东与日本的九州岛隔对马海峡相望,北以鸭绿江为界与中国相邻。在原始社会末期,半岛上逐渐形成了几个部落联盟,主要的如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东北部的沃阻人和人以及南部的三韩——马韩、辰韩和弁韩等。公元前7世纪,中国史书中已有朝鲜的记载,中国的燕、齐等国就和古朝鲜有着贸易往来。西汉初年,燕人卫满带领军民千余人,进入古朝鲜,于公元前194年自立为古朝鲜国王,这就是卫氏朝鲜。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在朝鲜北部设乐浪、玄莬、真番、林屯四郡,汉人移入者更多。以后,汉朝被迫撤销林屯和真番郡,玄莬郡治也移入辽东地方。公元196年,东汉末据有辽东的公孙氏又分乐浪南部为带方郡。东汉,朝鲜半岛兴起的马韩、辰韩、弁韩同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辰韩的语言与秦相似,如“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后汉书·东夷列传》),故又称做秦韩。2.中朝贸易的发展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特产的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制生产工具等传到朝鲜。朝鲜境内曾出土汉制的铜镜和漆盘等物品。二、同日本、越南的交往1.两汉与日本的关系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一个群岛国家,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几百个小岛组成。东临太平洋,北接鄂霍次克海,西滨东海、黄海与我国相望,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古称“大八洲国”、“苇原中国”、“丰苇原瑞穗国”等,公元前1世纪,神武天皇将其建国的地方称做“和”或“大和”,意为多山之地,这是以地形命名的国名。后来,“大和”一名长期为日本国名。古代中国和朝鲜则将日本称之为“倭国”、“大倭国”。《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即日本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大约公元前10世纪后半期开始,就不断有中国人和朝鲜人移居日本。齐人徐福浮海东渡的故事,虽然只是一种传说,但秦汉时代中国人移居日本,却有大量的材料可供佐证。例如1911年~1925年(大正年间),日本考古学家在日本西岸发现大量的铜铎、铜剑等,与中国大陆及朝鲜半岛出土的均极相似,有的甚至完全一致。考古学家后藤守一等认为,这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器物,其制作者相当多是在这一时期从中国大陆迁来的“归化人”(日本“归化人”一词系指上古时代从东亚大陆或南洋诸岛移居日本的居民)。1958年,日本考古学家金关丈夫在日本九州岛东南的种子岛发现一批陪葬物,有的刻写有汉隶的文字,有的刻有汉代爬虫文样的图案。这说明,从战国后期到汉代,有不少的中国人移居日本而成为当地的“归化人”。这一事实,在日本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