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ppt

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C3途径和C4途径(2004广东)下列有关C4和C3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A.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B.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C.C3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D.C4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2005·广东大综·17)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A、增加室内CO2浓度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C、增加光照强度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A.红光灯B.绿光灯C.白炽灯D.蓝光灯下列植物中,不宜在高强光和热带地区生长的是A.甘蔗B.玉米C.高粱D.胡椒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的特点为A.细胞个体较大,叶绿体中含有基粒B.细胞个体较大,叶绿体中不含有基粒C.细胞个体较小,叶绿体中含有基粒D.细胞个体较小,叶绿体中不含有基粒在C4植物叶片中,对CO2的固定发生在A.叶肉细胞中B.维管束鞘细胞中C.维管束细胞中D.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中一个放射性的14C原子以CO2形式通过气孔进入玉米叶片到最后出现在葡萄糖中,一般会穿越生物膜层数为A.3B.9C.11D.5欲测定植物是否进行光反应,最简单的检测方法是A、葡萄糖生成B、O2的释放C、CO2的吸收D、NADPH生成(1)_独特的“花环型”结构(2)水、矿质元素(3)叶绿体基质(4)丙酮酸细胞质基质(5)适宜的光照和温度(6)NADP++H++2eNADPHADP+Pi+能量ATP第二节生物固氮1、弥补土壤中氮素损失设想:将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作物细胞内,使其自行固氮关于氮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N2经生物固氮后才能被植物吸收B.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C.在缺氧时,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可将硝酸盐最终转化为氮气D.硝化细菌能把NH3氧化为植物生命活动需要的部分能量(05天津理综)2.下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备根瘤菌DNA时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B.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编码区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C.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不能提高固氮量D.根瘤菌固氮量与其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甲、乙、丙三类微生物参与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类细菌是自养需氧型,乙类细菌是异养厌氧型B.丙类微生物中有的可与植物共生C.甲和丙的活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D.氧气充足时,乙的活动加强(04江苏)自生和共生固氮微生物可以将()A、大气中的N2转化为NH3B、大气中的N2转化为NO3—C、土壤中的NH3转化为NO3—D、土壤中的NO3—转化为N29、(05广东生物)16.关于蓝藻和蛔虫结构及代谢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蛔虫细胞进行无丝分裂B.蓝藻有叶绿体,蛔虫没有叶绿体C.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蛔虫是化能自养型生物D.蓝藻可以吸收利用CO2,蛔虫不能吸收利用CO2(05江苏生物)15.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植用蚕豆根瘤菌拌种的豇豆、菜豆、大豆和小麦,能提高其产量的一组作物是A.菜豆和豇豆B.豇豆和小麦C.菜豆和大豆D.大豆和豇豆(05北京理综)2.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A.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B.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C.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D.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05全国理综卷Ⅲ)右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B.C3植物比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C.C4植物比C3植物光能利用率高D.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05全国理综卷Ⅰ)2.在光照下供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C3化合物与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若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容器中,用红外线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为1h,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下表(数据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单位ml)。在250C条件下,若这株绿色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h共制造葡萄糖是()A.0.06B.0.09C.0.12D.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