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近现代史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1.2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中国近现代史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pptx

高考中国近现代史国民大革命一轮复习总复习.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一、国民革命兴起的背景1、必要性: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可能性:(1)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2)国民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孙中山的一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3)在南方又建立了根据地。(4)他的领导人孙中山几经挫折后,也真诚地欢迎中共同他合作。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二、国共合作的方针1、这种形式有利于共产党员以合法的身份公开领导工农运动,也有利于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投入革命。2、“党内合作”不是合并,共产党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持自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3、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有影响力的大党,这种形式能为国民党所接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发动政变的原因第一,受南方革命形势的影响;第二,有一定的朴素爱国思想;第三,与军阀吴佩孚的矛盾越来越大;第四,“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人民迫切的要求,人民渴望和平。(2)政变的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它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1)孙中山北上宣言对内――打倒军阀,召开国民会议。对外――推翻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2)中国共产党支持孙中山的国民会议运动3、孙中山逝世。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A.领导机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B.特点:组成统一战线C.帝国主义对运动的破坏高压政策分化政策D.各阶级在运动中的态度:·以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并破坏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退出;·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A.领导机构:省港罢工委员会B.特点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C.意义它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5)五卅运动的意义A.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B.给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1)两次东征对象:陈炯明胜利的原因:胜利的重大意义: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为北伐奠定了基础。(2)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比较可靠的后方基地。(3)国民革命军的组建三、国民革命的发展(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方针:(4)先锋: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3、北伐的经过(2)第二阶段:1927年4月开始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武汉国民政府:郑州会师南京国民政府:徐州4、北伐的性质是国共合作进行的一场旨在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伟大革命战争综合理解北伐胜利的含义:(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3)实现了革命重心的转移。(4)扩大了革命区域。(5)有力配合和支持了工农运动。没有完成推翻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任务。(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2)工人运动的高涨。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原因: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表现:英国制造惨案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四、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一、帝国主义的干涉二、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1)阴谋夺权:“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限制工农运动发展1、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2、功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失败的含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敌人强大;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2)主观:年幼的中共缺少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它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宣传了中共的反帝反封主张,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6、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1、革命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2、革命领导方面: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发展为国共合作形式。3、群众基础方面:由不敢发展群众,依靠会党、新军进行斗争到发动工农群众,依靠群众,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4、革命武装方面: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5、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