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大全3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2.学习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能力目标:1.正确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2.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法。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教学难点】1.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2.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概括提炼、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和背景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2.注音济(jǐ)南伦敦(dūn)一髻(jì)儿贮(zhù)蓄(xù)水藻(zǎo)着落(zháo)看(kān)护薄(báo)雪暖和(huo)镶(xiāng)澄清(chéng)宽敞(chǎng)露(lóu)出3.解词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安适:安静而舒适。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肌肤:肌肉和皮肤。出奇:特别,不寻常。秀气:清秀、小巧玲珑。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贮蓄:存放。澄清:本课指水清澈见底。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2.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文,教师点评。3.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出理由。4.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第二部分:(2-6)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又分为二层)(第3段)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山景(第4段)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第5段)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第6段)绿、清、亮四、探究质疑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什么角度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总起全文,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铺垫。北平(大风)寒济南(无风声)暖伦敦(无日)暗济南(响晴)明宝地热带(日毒)热济南(温晴)温2.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明确: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明确: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五、作业1.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仔细品味,想想好在哪里。2.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篇2【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的特有魅力。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朗读、品味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