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分析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药物治疗分析学习PPT教案.pptx

药物治疗分析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教学目的及重点和难点:《中医伤科学》总论第四章第一节药物治疗一、内治法(一)早期2、行气消瘀法(1)适用症状:伤后气滞血瘀。症见:局部肿胀、疼痛,肢体活动受限,无便秘、腹痛等阳明腑实之症。(2)代表方剂:①活血消瘀为主: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②行气止痛为主:柴胡疏肝散(柴胡、甘草、枳壳、白芍、香附、川芎)。③行气活血并重:血府逐瘀汤(柴胡、甘草、枳壳、赤芍、当归、生地、川芎、桃仁、红花、桔梗、川牛膝)。3、清热凉血法(1)适用症状:伤后积瘀化热或邪毒感染。症见:伤后身热,心烦口苦,口干咽燥。局部红、肿、热、痛,或血热妄行,出血、衄血、咳血。舌红苔黄,脉数。(2)代表方剂:①清热解毒为主:五味消毒饮(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蒲公英)②凉血止血为主:小蓟引子(小蓟、生地、滑石、蒲黄、通草、淡竹叶、当归、藕节炭、山栀、甘草)。4、开窍活血法(1)适用症状:伤后气血逆乱、瘀血攻心。症见:神志昏迷,狂躁不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脉涩而滑。(2)代表方剂:①偏重于活血开窍:黎峒丸(牛黄、冰片、麝香、阿魏、雄黄、大黄、儿茶、血竭、乳香、没药、三七、天竺黄、藤黄)。②偏重于芳香开窍:苏合香丸。(二)中期2、接骨续筋法(1)适用症状:筋伤、骨折中期,筋骨已有接续但未坚实,瘀血尚未消尽,肝肾略有耗损。症见:伤处仍有肿痛,肢体活动受限。(2)代表方剂:续骨活血汤(当归、白芍、赤芍、生地、红花、落得打、地必虫、骨碎补、煅自然铜、川断、乳香、没药、)(三)后期2、补养脾胃法(1)适用症状:伤后少动,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症见:食纳不佳,饮食不消,大便溏泄,肢体乏力,肌肉萎缩。(2)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淮山药、甘草、炒扁豆、炒米仁、砂仁、莲子肉、桔梗)。3、补益肝肾法(1)适用症状:损伤后期,年老体弱,肝肾易亏,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骨折愈合缓慢,筋伤缠绵不愈。(2)代表方剂:①偏于阴虚:左归丸(熟地、淮山药、萸肉、枸杞子、吐丝子、龟板胶、鹿角胶、牛膝)②偏于阳虚:右归丸(熟地、淮山药、萸肉、枸杞子、吐丝子、鹿角胶、杜仲、当归、附子、肉桂)4、舒筋活络法(1)适用症状:损伤后期,瘀血未尽,气血不畅,复感风寒湿痹阻。症见:肢体酸胀疼痛,关节僵硬,活动不利,遇阴雨天复发或加剧。(2)代表方剂:麻桂温经汤(麻黄、桂枝、细辛、白芷、桃仁、红花、赤芍、甘草)。灵活运用:二、外治法(一)敷贴药2、膏药:将药物浸泡于香油中,数天后加热熬炼、去渣,加入铅丹收膏,至粘稠度适中时摊成膏药。使用时加热烊化,粘贴于伤处。每3-4天更换一次。(1)用于活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除湿:坚骨壮筋膏(骨碎补、川断、马钱子、白芨、硼砂、生草乌、生川乌、牛膝、苏木、杜仲、伸筋草、透骨草、羌活、独活、麻黄、五加皮、皂角、红花、泽兰、虎骨)(2)用于祛风除湿:狗皮膏、万应膏。(二)搽擦药(三)熏洗湿敷药(四)热熨药结束4、开窍活血法(1)适用症状:伤后气血逆乱、瘀血攻心。症见:神志昏迷,狂躁不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脉涩而滑。(2)代表方剂:①偏重于活血开窍:黎峒丸(牛黄、冰片、麝香、阿魏、雄黄、大黄、儿茶、血竭、乳香、没药、三七、天竺黄、藤黄)。②偏重于芳香开窍:苏合香丸。(三)后期2、补养脾胃法(1)适用症状:伤后少动,脾胃虚弱,运化失职。症见:食纳不佳,饮食不消,大便溏泄,肢体乏力,肌肉萎缩。(2)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淮山药、甘草、炒扁豆、炒米仁、砂仁、莲子肉、桔梗)。4、舒筋活络法(1)适用症状:损伤后期,瘀血未尽,气血不畅,复感风寒湿痹阻。症见:肢体酸胀疼痛,关节僵硬,活动不利,遇阴雨天复发或加剧。(2)代表方剂:麻桂温经汤(麻黄、桂枝、细辛、白芷、桃仁、红花、赤芍、甘草)。灵活运用:2、膏药:将药物浸泡于香油中,数天后加热熬炼、去渣,加入铅丹收膏,至粘稠度适中时摊成膏药。使用时加热烊化,粘贴于伤处。每3-4天更换一次。(1)用于活血舒筋止痛、祛风散寒除湿:坚骨壮筋膏(骨碎补、川断、马钱子、白芨、硼砂、生草乌、生川乌、牛膝、苏木、杜仲、伸筋草、透骨草、羌活、独活、麻黄、五加皮、皂角、红花、泽兰、虎骨)(2)用于祛风除湿:狗皮膏、万应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