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病人的护理.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贫血病人的护理.ppt

贫血病人的护理.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贫血病人的护理概述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Hb<110g/L妊娠女性:Hb<100g/L贫血的分类1、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贫,MDS等2、正常细胞性贫血如:再障,溶血性贫血等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白血病▲造血调节异常:淋巴瘤、骨纤维化▲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各种溶血:①红细胞自身异常。②红细胞外部异常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大血管破坏等▲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一.临床表现1.神经肌肉系统:疲乏无力、头痛头晕、失眠、畏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是贫血常见的症状。2.皮肤黏膜:皮肤粘膜苍白是贫血共同和最突出的体征。3.呼吸循环系统:轻度贫血--心肺功能影响不明显中度贫血--活动后可出现心悸、气短;严重贫血--轻微活动或休息状态均可发生呼吸困难。4.消化系统的表现:食欲减低、厌食、胃肠胀气、腹泻或便秘、舌炎和口腔炎等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可出现多尿、尿比重低、肾功能障碍等。二、辅助检查三、治疗要点▲对症和支持治疗。▲药物治疗。▲病因治疗---治疗贫血的重要环节▲输血---治疗贫血的有效方法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概述1.铁的分布2.铁的来源(每天需铁20~25mg)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从食物中摄铁1~1.5mg/d(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4mg/d)3.铁的吸收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二价亚铁易吸收、三价铁不易吸收胃酸分泌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维生素C能使高铁还原成亚铁利于吸收小肠上皮细胞能调节铁的吸收5.铁的贮存和排泄贮存-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排泄-每天铁的排泄量不超过1mg,主要从粪便中排出,少数由尿、汗液排出,哺乳期妇女每天从乳汁中排出铁约1mg。1.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痔出血,月经过多等。2.铁需要量增加,但摄入不足:是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3.铁的吸收不良:胃、十二指肠切除术,萎缩性胃炎。二.临床表现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特别是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细胞体积偏小。骨髓铁染色阴性。3.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是反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四、治疗要点(一)病因治疗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包括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消化道疾病治疗、肿瘤治疗等。(二)补充铁剂五、护理诊断及措施(一)护理诊断(二)护理措施用药护理:(1)口服铁剂:①避免空腹服用,饭后或餐中服药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从小剂量开始。②同时服用维生素C,增加铁的吸收。避免和谷类、乳类、浓茶、咖啡等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③液体铁剂应使用吸管或滴管将药液送至舌根部咽下,再饮温开水并漱口。④口服铁剂期间大便可呈黑色或柏油样。⑤铁剂治疗1周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可作为治疗有效的指标;血红蛋白约在治疗2周左右开始升高、约8~10周恢复正常,此时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补足体内贮存铁,或在血清铁蛋白>50μg/L后停药。(2)注射铁剂:①注射前应做过敏实验。②避开皮肤暴露部位,采用“Z”字形注射或留空气注射法。③抽取药液后,要更换注射器针头后再注射。④经常更换注射部位。⑤注意不良反应(3)预防铁中毒.注射铁剂护理▲防止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表现为:面潮红、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荨麻疹等。首次注射不超过50mg,若无异常,次日注射100mg。▲防止硬结形成:注射处肌肉丰厚,用8~9号针头深部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速度要慢。必要时局部干热敷。▲避免皮肤染色:注射宜深,不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采用“Z”形注射法。缺铁性贫血主要是贮存铁缺乏,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特点。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临床表现有贫血的共有表现、本病特征性表现、精神行为表现等。骨髓铁染色阴性,铁代谢生化检查异常。病因治疗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补充铁剂主要通过饮食、口服铁剂、注射铁剂进行。护理特色是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巨幼细胞性贫血概述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1.叶酸缺乏:与叶酸摄入量不足、吸收不良、需求量增加、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2.维生素B12缺乏:与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利用障碍等因素有关。内因子缺乏所致不可逆性贫血称“恶性贫血”。(二)发病机制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合成DNA的重要辅酶。二.临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