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3).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7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宋明理学 (3).ppt

宋明理学(3).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请饱览书院的风彩神韵惊叹书院今朝风彩依然。感慨古韵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宋楚瑜和台湾同胞赞叹书院文化的魅力宋楚瑜在参观后发表的感言中说:今天楚瑜很荣幸到仰慕已久的岳麓书院来一了心愿,瞻仰前贤,同时不仅能通古今之辩,也希望能够给楚瑜一个读书人的基本鼓励,那就是“读书通万卷”的道理不仅是神交古人,更重要是能够胸怀天下。春秋至秦汉儒家思想发展:应运而生一、理学出现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道教在民间传播三教图(清)丁云鹏课堂探究石介的《中国论》说:“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理学”的概念:2、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二、理学的发展1、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2、南宋: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⑴基本观点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2、南宋: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⑴基本观点2、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说朱熹的观点和思想3、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2)王守仁(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2)王守仁(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派别探究:你能不能从《西游记》《红楼梦》中找到“三教合一”的痕迹?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遇到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救援,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在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儒家思想。“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宝玉中举了尘缘,四拜贾政后,被一僧一道夹住,飘然而去。……讨论评价宋明理学材料1: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根据以上材料讨论说明: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赏花》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A、儒学的兴盛B、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C、宗教的盛行D、儒学发展面临的危机3、下图为《三教图》其中三教是指:①道教②儒教③佛教④伊斯兰教⑤基督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③④⑤4、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A、禅宗B、理学C、心学D、道学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B、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D、强调三纲五常5、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A、朱熹B、程颢C、周敦颐D、王守仁6、“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宋明理学D、佛教7、“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8、不符合陆王心学特点的说法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发明本心”以求理C、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D、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