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课宋明理学一、背景探究: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一、背景:1、佛道教广泛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白马寺福建泉州老君岩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事佛,随着“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一、背景:1、佛道教广泛传播,儒学出现危机;2、三教合一;3、儒学更新,深受儒道影响。一、背景二、发展历程1、创立:2、成熟:3、发展:程朱理学二、发展历程1、创立:北宋五子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信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夫妻岂不是天理?材料三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四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熹程朱理学的内容:宇宙观:天理是万物本原;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二、发展历程1、创立:北宋五子2、成熟:南宋朱熹3、发展: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守仁(明)3、发展: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2)思想主张3、发展: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2)思想主张陆:心即理也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人教版3、发展: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2)思想主张陆:心即理也王:致良知、心外无物知行合一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异同派别陆九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三、影响2、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是A、朱熹B、程颢C、周敦颐D、王守仁4、(2010浙江)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