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一)考纲要求宋明理学(二)课程标准1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课标解读:复习“宋明理学”,掌握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二程”、朱熹、王阳明,陆九源的基本思想主张,认识宋明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儒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三)知识结构网络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2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背景3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理4宋代的“重文”国策和科举制的完善,成为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境。代表:程颢、程颐、朱熹内容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而后物。2、“人伦者,天理也”。程朱理学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4、“存天理,灭人欲“5、“格物致知”影响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代表:陆九渊、王阳明内容陆王心学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都在心中。2、“心无外物,心外无理”。3、“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评价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四)重难点解析<一>、理学产生的背景-----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①佛教的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他们将佛教作为巩固统治,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其次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再次,佛教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生幸福上,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和安慰;第四,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第五,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道教创立于东汉末期,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魏晋以来,封建统治阶级逐步对原始道教从理论上、组织上加以改造,使它成为巩固统治的精神工具。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南北朝时,官方道教已经形成。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2探究:请大家分析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1)政治因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①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促使学术活跃。②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2)经济因素: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为理学兴起奠定物质基础。(3)文化因素: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文化发展密切相关。①科技文化的进步显著: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②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探究成为时尚。(4)思想因素: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发展进程密切相关。①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②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二>知识比较讨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①都属于理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③都主张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④实质都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⑤都属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影响深远不同点:①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理先而气后,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离开人的意识就任何事物都不存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②道德方面理学主张人们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③认识论方面:理学提出“格物致知”;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④影响不同,朱熹的学说影响东亚,称为朱子学。<三>请思考:如何评价宋明理学?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