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学年语文学科心理渗透设计语文科黄惠萍《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2.了解并研学文言中的特文言句式——定语后置。总结归纳“而”的用法。3.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2.研学并能准确判断翻译定语后置句。【教学难点】对设喻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在习作中适当地运用。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背诵第1、2段,试背第3、4段。二、诵读第3段。1.诵读的准备。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要求注意某一节拍之中有些字之间有极短暂的停顿(用“•”表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解释重点词语:“终日而思”和“跂而望”──属于“对举”,结构相同,“而”表示修饰关系。用现代语表述,依次为“整天地想”和“踮起脚跟向远处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彰”──就是“明”的意思。如“欲盖弥彰”“利足”──跑得快。如“快手”(干事情快)。“致”──“致”与“绝”对应,都表示动作结果,课本注为“达到”。“能水”──指游泳,“水”名词用作动词。2.学生练习背诵。方式同前。3.文理分析。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列举出来。明确:①“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楫”可“绝江河”。追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明确:①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语,作解释,说明“登高”的效果。③与“登高”一喻对举,说明“顺风”的效果。④⑤是说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作用。再追问:结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哪些语句说的?明确:“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舟楫”“舆马”。它们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所假之物的性质是否相同?(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风”,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舆马”“舟楫”,是人的发明创造之物,二者有层次高低之分。)小结:①喻属起句;②③④⑤喻属结句。主导问:起句和结句是怎样的关系?明确:“学”是前提条件,“善假于物”是结果——能利用自然可谓善,能创造可用之物,则是善之善者。请归纳本段大意:能学习才能善假于物——学习的重要作用(板书)。4.熟练地背诵这一段。方式同前。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行文方式:“登高”“顺风”中已含有“假物”之意,但未明白点出“假”字;至“舆马”“舟楫”二喻,才明白点出;最后再说“善假于物”,给人的印象就深了。了解这种行文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记诵。三、诵读第4段。1.诵读的准备。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蚓/无•爪牙之利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解释重点词语:“兴焉”“生焉”“备焉”的“焉”——兼词“于之”。“至”——表示动作的过程,译为“达到”。“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有以”——“有用来……的办法”。2.划分层次,然后练习背诵。第一层(1—2句)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第二层(3—4句)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坚持的必要性。第三层(5—6局)从正反两面说明用心专一才能积累的道理。友情提示:此段较长,可按上述层次,一层一层地练习背诵,最后连贯地背诵全段。3.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练地背诵这一段。主旨是:学习知识必须不断地积累,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心专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详见HYPERLINK"http://www.oldq.com.cn/Nav/Index.shtml"\t"_blank"备课资料)四、总结全文。1.思想内容。总结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论点(分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跟“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的关系,指出分论点就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最后列表说明。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意义(分论点之一)“不已”才能“善假于物”——意义(分论点之二)学而不已,方能积累,即“锲而不舍”——态度(分论点之三)教师点拨: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教育改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设喻的运用。学生讨论:从本文看,运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教师重点点拨: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设喻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