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滥竽充数》教案《滥竽充数》教案锦集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滥竽充数》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滥竽充数》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3、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六个成语(指名读)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鱼目混珠亡羊补牢2、这些词语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这样的词语。(板书:滥竽充数)(范读——齐读)3、这些成语寓言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知道?(指名说)4、《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结合上下文,读懂生词。(3)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课文。3、交流汇报:(1)开火车读课文(相机点评)(2)文中你读懂了哪些词?(重点理解腮帮、俸禄等词语)(3)课文只有一个自然段,你能把它读成两部分吗?并说说理由。(指名说)(板书:齐宣王齐湣王)(4)谁能把两部分的意思分别说一下吗?(5)把两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三、品读故事感悟寓意1、过渡:同是南郭先生,为什么在齐宣王时,混得有滋有味;而到了齐湣王时,就只好逃走了?2、仔细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细细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3、讨论交流:(1)出示“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你读出了什么?(强调“总是”“许多人”“一齐”)△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指名读——评议——齐读)(2)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混”字读出了什么?(3)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想象一下,他会怎么装?(练习说话)出示:“别人---------------------------,他就—————————。”△尽管南郭先生装得像模像样,但内心还是不平静。此时他的心情会怎样呢?(害怕担心紧张得意)△是啊,起先他可能是紧张害怕的,但他紧张也要装作不紧张,害怕也要装作不害怕,不会吹也要装作会吹。△同学们,由这个“装”你想到了哪些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南郭先生啊,你不会居然冒充会,这不是滥竽充数吗?△这样装着装着,居然没人发现,还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拿到俸禄后,南郭先生又会想什么?(4)南郭先生的运气会一直好下去吗?(5)出示:“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你读出了什么?(6)难怪听了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7)出示:“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从“只好”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不逃走行吗?此时的南郭先生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指导看图)△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谁能用“只好”说一句话。(8)在逃跑的路上,假如你碰到南郭先生会怎么做?(9)同学们,学到这里,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10)的确,做人要踏踏实实,要有真才实学。这就是滥竽充数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真才实学)(11)说说身边的滥竽充数的事,找找身边南郭先生一样的人。四、续编故事拓展延伸1、续编故事《南郭先生后传》附:板书设计:滥竽充数齐宣王——南郭先生——齐湣王爱讲排场装腔作势用人严格真才实学《滥竽充数》教案篇2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寓言所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涵的寓意。(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而不能自欺欺人。重难点、关键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2.感悟寓言中所蕴涵的寓意。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搜集到的有关《韩非子》的资料。3.古筝音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种文章的体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体是寓言。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为什么?(因为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不要花很多的时间;趣味性强,每则寓言都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2、教师趁机简介什么叫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备劝喻、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3、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是《滥竽充数》,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