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15篇).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15篇).docx

2024年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1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15篇)教案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优秀教案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一1、学生能复述自定义动画的基本操作步骤,并能正确的调整多个自定义动画的播放顺序,保证和谐性。2、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并且在制作多媒体作品中养成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3、通过制作“革命先驱-孙中山”感悟革命的奉献精神,并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重点】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步骤。【难点】正确的调整多个自定义动画的播放顺序,保证和谐性。(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添加文字和图片,设置幻灯片背景,同学们也自己制作出了几张幻灯片,但是这种幻灯片是静态的,不够生动丰富,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让幻灯片动起来。首先,我们先看两张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2张圣诞贺卡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学生答:我比较喜欢第2个powerpoint作品,因为它添加了动画效果,很生动,也很有趣。教师:因为第2个作品中使用了powerpoint软件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动画效果,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下如何在powerpoint中设置自定义动画。(二)新知探究。教师先介绍本节课的整体任务,为“革命先驱-孙中山”添加自定义动画。任务一:制作封面文字滚动效果。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为“革命先驱-孙中山”选取好了文本信息和图片信息,接下来我们就要完成他们的动画部分,大家先自学课本,看一看文字动画的动画效果是怎么设置的?”学生自学课本,回答先点击“幻灯片放映”菜单,然后选择“自定义动画”,最后选择动画文字设置动画效果。教师:“好了,大家都会操作了,现在为你们的幻灯片中的文字设置一种你喜欢的动画效果。但是要注意,总共有几种动画效果?每种动画效果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为幻灯片设置文字动画效果,并汇报四种动画类型的特点,最后老师总结。任务二:设置图片动画及声音效果。教师:“大家很快把文字的动画效果设置完成,现在设置图片及其他对象的自定义动画。但是在设置中要添加声音效果。”学生设置图片的自定义动画并浏览作品。老师:“看来设置普通的动画对大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复杂度,但是有的同学的动画播放顺序并不对,有的同学的动画如果能自动连续播放就更完美了。现在同学们2个人为一个小组,共同探究如何调整播放顺序和自动播放。”学生互助学习,教师巡视点拨。任务三:其他版面设置动画效果。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继续为其他的版面设置动画效果,强化练习。提示学生在制作多媒体作品中注意个性化的体现和整体效果的和谐。(三)展示评价。学生先小组内推荐优秀作品,然后教师联机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先自我评价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心得,然后学生之间互评,最后教师总结。(四)小结作业。1、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2、请学生大胆尝试个性化的自定义动画。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二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经历不同,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同,虽然在上半学期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常用工具软件以及网络应用相关的使用经验,和一定的小组协作能力和组际竞赛意识。然而对于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只有个别学生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因此,课前准备好一些说明资料,把活动的安排进行具体、详细地描述。三、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在实践与竞赛中学会智能工具处理信息;在合作与交流中体会信息智能处理的过程,认识智能信息处理这一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四、教学重难点及策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应用和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工作过程并学以致用。在设计中采用“任务驱动”和“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利用学习网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五、教学准备。1.软件:ocr软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