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科九年级试卷分析稻田镇稻田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自主检测已结束,本次测试试题从总体上来看,覆盖了上下两册的所有知识点,内容全面,难易适中,灵活性强,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本次测试的试卷作以简单分析:一、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分析100分以上的有129人,90分以上的有44人,80-90分以上的有40人,70-80分以上的有35人,60-70的有23人,60分以下的有66人。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失分较多的有第4、8和12题。第4题是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根的判别式的考查,很多学生忽视了a≠0这个条件。第8题是对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像的整体考查,虽然经过多次训练,但问题还是较多。第12题是对物体的三视图的考查,锻炼学生的空间形能力,学生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其它的选择题都是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很高。二、填空题问题较多的是13、16、18题。第13题,是对直角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定理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综合考查,有些学生考虑不全面,导致失分。第16题,是同心圆中的弦与圆的位置关系,平时针对性的训练较少,导致学生只想到大于6cm,忽视了小于等于直径,导致失分的学生较多。第18题,是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轴对称性,不少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失分较多。学生较难理解的是第14题,学生对位似的理解不到位,平时相应的练习又少,所以14题的得分率很低。三、解答题19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菱形的判定,学生容易理解题意,正确率较高。20题是对概率的理解与考查,大部分学生问题不大,都能画树状图,但是对于差一点的学生就难度大了。21题是对圆的综合认识的考查,第一问,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练习的较多,得分率较高;第2问,是圆中的计算问题,与三角函数相结合,考查的较为全面,学生正确率也很高。21题问题少,第二问个别学生圆周角定理的应用不够灵活。22题,是动点问题,是几何图形、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考查,学生很容易忽视BP的长为8-x,很多理解为x,还有的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忽视了除以2,,导致丢分。23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考查,是本份试卷的压轴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多,有已知三点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对称点的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得分率不高,特别是第(3)问,学生容易只找出了一个符合题意的点,忽视了横轴下方的两个点,导致丢失4分。三、试卷得失原因分析1.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比较好,但应用不够灵活。如第4、6、7、8、12、18、19、20等题。2.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如选择题的8、12等题,学生得分率在50%,说明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差,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不够,不灵活。这也说明了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培养还不够。非选择题的14、16、18题、22题也说明了这个问题。3.答题技巧在平时考试中渗透。如审题要慢、要认真。答题细心认真。如第4题,很多生忽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因而出现错误。4.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象21、23题有些平时学习很认真、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就不会分析,不会解答。四、试题难易程度分析这次数学试卷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对平时学习扎实的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容易。有几道题目需要学生仔细揣摩,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1.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查得到真正落实这份试卷,主要考查了九年级所学习的中心对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旋转、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圆等重点内容,覆盖面较广。基础部分注重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2.试题厚实,指导性强整份试卷给人的感觉是试题选择很有水准。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考查及学科渗透,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生活”的理念,要求有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一份厚实、有分量和指导性的试卷。本次考试,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选择题难易适中,灵活性较强,需要学生紧扣课本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才能答好。所以选择题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了学生分析能力。非选择题,大部分比较灵活、综合,真正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较好的一份试卷。五、对命题人的建议总体上来讲,是一份很具水平的试卷,平均分能在86分左右,考察的知识面大广,难易适中,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有对学生能力运用的考查,也注重了学生实际情况分析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些题仍偏难,学生因复习时间很短,不能灵活的解决问题,特别是22、23题,以学生现有的水平还不能很好的解答,今后还需继续加强对类似问题的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