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五).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程目标(五).doc

课程目标(五).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5课程目标高一数学组:潘洪存一:本模块包括“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三章内容,全书约需36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第一章解三角形约8课时第二章数列约12课时第三章不等式约16课时解三角形”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介绍三角形的正、余弦定理,及其简单应用,数列”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在探索中掌握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有关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这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等式”一章的主要内容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和基本不等式及其简单应用。知识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章:解斜三角形学习目标:(1)会证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能理解正、余弦定理在讨论三角形边角关系时的作用。(3)能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4)掌握用正、余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5)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重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用二定理解斜三角形难点:用定理讨论三角形解的个数;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的转化关键:学生对正、余弦定理中的各个边、角关系的理解。第二章:数列学习目标:(1)理解数列的定义,了解数列是一类特殊函数(2)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3)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4)能根据给出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4)理解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5)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6)了解等差数列(等比)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7)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等比)关系进而用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8)掌握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9)理解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10)能利用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性质求一些特殊数列的和(11)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达到灵活应用。重点: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及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数列与函数的关系。难点: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公式的灵活应用,求一些特殊数列的前n项和关键: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元素(an,a1,Sn,d,q)间的换算及恒等变形第三章:不等式学习目标:(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了解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3)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4)通过图象,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5)会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6)了解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模型的过程;(7)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理解(区域)边界的概念及实线、虚线边界的含义(8)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能画出给定的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9)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的概念;(10)掌握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11)理解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概念(1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的问题教学重点:不等式解法、不等式的证明、基本等式及二元线性规划问题教学难点:平面区域的画法、线性规划问题中最值问题和基本不等式条件等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