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之初探.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维果茨基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之初探.doc

维果茨基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之初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维果茨基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之初探【原文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原刊地名】长春【原刊期号】199905【原刊页号】92~96【分类号】B4【分类名】心理学【复印期号】199911【标题】维果茨基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之初探【作者】张建卫/刘玉新【作者简介】张建卫,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刘玉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100875【内容提要】维果茨基的发展心理学大厦与其研究方法体系密不可分。系统而发展地梳理、探索他的研究方法体系,是一项崭新而富挑战的尝试。其研究方法体系,源于社会历史背景、个体成长环境与其心理学观交互作用的这一复杂过程,形成于哲学、一般科学和具体研究这一有机联系的三维空间,对构建当代发展心理学颇具深远意义。【关键词】维果茨基/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正文】分类号B844;B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01(1999)05-0092-05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S.Vygosky,1896~1934)在发展心理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50年代迄今,西方心理学界愈来愈掀起一股“维果茨基研究热”(以下简称维氏),而国内对维氏的重视无论过去和现在都远远不够。他的理论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这与其独树一帜的研究方法体系是密不可分的。挖掘维氏研究方法体系的价值,无疑对建设当代发展心理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维氏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的渊源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是科学家主体因素(如科学观等)与研究对象和理论范式危机交互作用的产物。特定的历史环境是科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客观条件,理论范式危机是研究方法诞生的契机,而科学家则是创造研究方法的主体因素。“每一种心理学的体系——构造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等——都组成一种范式”(注:[美]T.H.黎黑:《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每一种心理学范式的出现无不代表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譬如构造心理学之于马赫主义,格式塔心理学之于现象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之于实证主义等;而且新的理论范式常常是对前一种理论范式危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产物。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无疑是对科学研究方法论更生代换的潜在说明。维氏研究方法的诞生符合上述逻辑。十月革命胜利到二三十年代这一期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表现在心理学领域。众多向往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家与唯心主义心理学及其代表人物切尔潘诺夫展开了斗争。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追求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家(如著名心理学家别赫捷列夫和科尔尼洛夫)在研究方法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形而上学倾向。别氏的“反射学”与科氏的“反应学”均未摆脱机械论。关于苏联心理学的去向,有的人赞成格式塔学说,有的人主张走弗洛伊德学之路,还有人宣扬斯特恩的人格主义等。心理学领域错综复杂的斗争现实促使维氏从方法论角度去思考心理学的现状和前途。形形色色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导致了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危机,成为维氏研究方法体系诞生的契机。那么,马克思主义成为维果茨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无疑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另外,就主观因素而言,心理学方法又取决于心理家的心理学观,而心理学观则制约于心理学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术阅历。维果茨基早年对心理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大学里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学、语言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他于192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广博的知识尤其是历史—哲学方面的知识结构,对他后来创立“历史—逻辑”研究方法学具有重要的影响。维氏的研究方法也是对心理学史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结果。他对历史上各个学派心理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的心理学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心理学的危机首先就是这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的危机……是由于科学的实际材料与方法论基础处于尖锐矛盾而产生的,危机的实质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注:《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余震球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历史上众多心理学派别,虽然对建设心理学大厦做出了这样或那样的贡献,但由于研究客观对象及实际事实与其方法论基础——唯心主义的尖锐矛盾,最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危机”。正如维氏所进行的精辟总结,“弗洛伊德、莱维·布留尔等人学说的实际基础和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理论结构之间的矛盾……凡此种种都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危机的烙印——二重性所注定的表现。这二重性来自:科学在积累实际材料方面前进一步,它在理论解释方面倒退二步。”(注:《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余震球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不难看出,维氏正是通过方法论钥匙打开了“心理学危机”这把锈锁。这些充满教益的心理学史实为维氏建立科学心理学提供了一面镜子:只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