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渔结合模式.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创新农渔结合模式.doc

创新农渔结合模式.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新稻渔结合模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常山县水利局占肃平(324200)稻田养鱼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最早是由农民利用溪水灌溉,溪水中的鱼在稻田里自然生长,经过长期驯化而形成的天然稻鱼共生系统。稻田养鱼通过人为控制,建立了一个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系统,鱼在系统中既起到了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的作用,又可以合理利用水田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达到“增粮、增鱼、增肥、节地、节肥、节成本”等多种效果,被农户称为“米袋子、菜篮子、钱匣子”。一、发展新型稻田养鱼的意义“如何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已经成为当前领导的热点、社会的焦点、生产的难点。近年来,新型稻田养殖技术蓬勃掀起,与传统的稻田养鱼方式相比,新型稻田养鱼(以稻鱼共生为主)模式就是实施稻田种养循环技术,确保粮食稳产或基本不减产,效益明显提高,稻、鱼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要求。其优点一是能节省稻作劳力和生产支出,蟹、虾、鱼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害虫;二是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土壤的肥力;三是有利于农村的环境卫生,清除蚊子幼虫——孑孓,抑制农村疟疾病的流行,还能大量消灭稻田中的钉螺和福寿螺;四是产品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大大降低了稻田产品农药的残留,这对提高水稻和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品质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新型稻田养鱼模式投资少、见效快、简易实用、适合规模化种养生产管理,深受粮食龙头企业、粮食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的欢迎,其“一水两用、一地多收”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发挥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于确保我市基本粮田的稳定,确保粮食安全战略,实现衢州“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二、我市发展稻田养鱼的基础条件、现状和存在问题1、基础条件:我市水源水质条件较好,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适中、无霜期长等特征,适合水稻的生长,也适合大部分鱼类品种的生长,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较完善,生态环境优良,交通便利,具备发展稻田养鱼的自然环境基础。我市属于传统粮食产区,2010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98.05万亩,产量76.15万吨,全市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6个,建设面积达82462亩,如果单在这些粮食生产功能区中发展稻田养鱼,就可年产效益1亿元左右,发展新型稻田养鱼潜力很大。2、现状:稻田养鱼作为我省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循环农业的重要内容。目前全省稻田养鱼面积20余万亩,主要集中在丽水、温州等传统地区,2010年开始,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全省实施“养鱼稳粮增收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平原粮产区成功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先进可行的新型稻田养鱼模式,有利于今后大面积推广,效益非常好,如德清清溪养鳖稻田米价格更是高达56元/公斤。我市常山、衢江试点面积达到500亩,试点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功。特别是常山球川棋盘山稻鱼共生示范点成效显著,经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和省海洋与渔业部门测试,稻田90%以上水草被鱼吃掉,原本很严重福寿螺害得到整治,没有对水稻产量造成影响,稻田的病虫害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整个生产周期仅用过一次农药,稻田养鱼的水稻分蘖能力和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稻谷平均亩产量达到550公斤、鱼类亩产量70公斤、亩节省化肥和农药成本200元,亩效益1200元,达到了稳粮提质增效的目的。2011年常山、龙游、衢江等县试点面积将达到2000亩,龙游志棠把“富硒米”生产技术与稻鱼共生模式相结合。试点表明:稻田养鱼,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稳定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提高了鱼类和水稻的品质;不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且生态效益显著。目前,我市部分种粮大户发展稻田养鱼的积极性很高,发展势头良好。3、存在问题:一是由于新型稻田养鱼是近年刚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各级政府和农业等部门对发展新型稻田养鱼的现实意义还认识不足,还没有把稻田养鱼列入财政扶持范围;二是试点模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特别是易受周边稻田虫害、鸟害等敌害生物影响,需要在生物预防、共生和轮作结合等方面需要再作探索;三是农业、渔业、科技和粮食主管部门技术协作有待加强,粮食种植大户的种养技术有待提高;四是产业化水平、品牌意识有待加强。三、对策建议:稻田养鱼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对于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和循环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和水产品品质,开辟种粮增效新途径,建设美丽乡村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建议: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农业科技人员、种粮大户对发展新型稻田养鱼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各方积极性,大力发展新型稻田养鱼,以鱼促稻,提高大米品质和安全性,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食品安全,显著增加种养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