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注射给药(parenteraladministration)是一种重要的给药方法,起效迅速,常用于一些急救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注射给药的吸收是药物由注射部位向循环系统转运过程。一、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注射方式:静脉、皮内、皮下、肌内、鞘内、关节腔、玻璃体内、局部等1、静脉注射(iv)药物→血液循环→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心脏(无肝首过效应)→肺(肺首过效应:巨噬细胞吞噬、酶降解和排泄)→动脉→作用部位静注量<50mL,否则静滴通常为溶液剂,也可为乳剂2、肌内注射(im)将药物注射到骨骼肌中,通常选择臀部肌作为注射部位。较安全有吸收过程,但吸收程度高,与静脉注射相当容量一般为2~5ml溶液、乳剂、混悬剂溶媒为水、复合溶媒以油为溶媒可以缓释3、皮下注射与皮内注射皮下注射(sc):结缔组织→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全身作用血管少、血流慢→局部用药(局麻药)或延长治疗作用(胰岛素)可给予油混悬剂和植入剂注射容量:1-2mL皮内注射(ic):真皮层注射皮内血管细、少,药物难吸收进入体循环:诊断、过敏试验注射容量:0.1-0.2mL4、其他部位注射动脉注射(ia):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内,不存在吸收过程和肺首过效应。鞘内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椎管内,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腹腔注射:以门静脉为主要吸收途径,药物首先通过肝脏再向全身组织分布,此种给药途径多用于动物实验。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2、药物理化性质:3、剂型因素:溶出速率:水溶液>水混悬液>油溶液>O/W型乳剂>W/O型乳剂>油混悬剂溶液型注射剂有溶出与扩散过程:吸收较慢遵循溶出扩散定律粘度增加,溶出变慢,扩散变慢0.1~2m的微粒经静脉、动脉或腹腔注射后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摄取油混悬液吸收缓慢,长达数周至数月O/W型乳剂,粒径为1m左右,静注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有定向分布作用肌肉注射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