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心理健康课教案)(完整版)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认识自己(心理健康课教案)(完整版)资料.doc

认识自己(心理健康课教案)(完整版)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识自己(心理健康课教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认识自己——心理健康教育一、热身活动1、抓手指----春暖花开(1)开展活动(2)活动分享:统计学生抓到别人的次数二、礼盒导入(1)刚才投入、反应快的同学为我们开启这个神秘礼盒(2)提问:打开盒子你看到了什么?从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3)引出本课主题三、认识自己1、自我描述:我是一个怎样的人?2、认识自我的三个层面:外在的我、内在的我、众人眼中的我3、活动:手心里的自己:在A4纸上写下自己最突出的外貌特点、兴趣爱好、三个主要的性格特点,最后用一句话描述自己。(播放钢琴曲)4、活动——猜猜猜:随机抽取一张手心里的自己口头展示,学生猜猜这是谁?分享:(1)为什么你认为是这位同学?很快被猜出来,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猜了很多次才被猜出来,你的感受是怎样的?(4)请班上同学补充该同学的优点。思考:猜中了说明什么?没猜中又说明什么?5、小结:猜中,说明你已经客观地认识了自己,而且也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猜出。这就是“真我”;没猜中说明你对自己的认识和大家对你的了解不一致,说明你也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那就是“内我”。6、小结:不管真我,还是内我,这都是自己。但是你认为跟真我的人相处容易开心些,还是跟内我的人相处开怀些呢?今天我们明白了认识自我的方式有:自我观察、他人评价;老师也大家都去做一个真实的、真正的自我。四、拓展活动。1、自己,往往是在一些活动中认识的,你会是一个主动的、有主见的、有能力的人吗?别人愿意与你合作吗?你在成与败前的表现如何?很想去体验一下了吧。好,下面有一个游戏——解手链。2、活动回顾:我们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就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3、小结:世间万物,各有特点。今天的课堂上,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同学各有不同的特点,也都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个人要进步、要发展,首先要全面地、真实地认识自己。4、情感升华:一起朗诵《我就是我》,一起去全面地认识自己,做一个独特的最好的自己吧。5、情感激励: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做最好的自己的,一起欣赏歌曲《相信自己》6、结束语: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正确认识自己,欣赏接受自己,成就自己!我就是我我就是我活出生命的本色我就是我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我就是我相信自己,我是积极向上、充满正气的!《认识自己》工作纸在工作纸上画下自己的手印;在5个手指上分别写下自己最突出的外貌特点、兴趣爱好、三个主要的性格特点;3、在手掌心上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第9课妈妈,请您听我说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认识和父母之间的矛盾。2、明白父母的叨唠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3、让学生知道在和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不能抵触,要敞开心扉与父母沟通。教学前准备1、课前做好一份社会调查。2、排练小品《小亮在家一、二》。3、准备一幅田园风光油画。教学时间:一学时。教学步骤一、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妈妈,请您听我说。二、阅读讨论“心情话吧”1、自读“心情话吧”小短文。2、讨论文中的妈妈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孩子认识到,虽然妈妈的这种行为不可取,但是其实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发展)(2)既然妈妈这么做不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三、心海导航1、自读“心海导航”,思考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喜欢叨唠吗?讨论(让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一分钟)2、长辈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叨唠呢?(指名发言)3、看小品表演《小亮在家》。小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亮亮,在干什么呢?写完作业没有……”妈妈一边换拖鞋一边问道。“一会儿再写吧。”“快写作业去,快去呀!”妈妈话音刚落,爸爸也回来了,爸爸还没放好提包忙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还有……”爸爸还没问完。亮亮就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不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说完就看他的电视,这时,爸爸瞪着眼睛……4、讨论:小亮为什么会烦恼呢?5、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情况下叨唠?他们往往喜欢说什么呢?(举手发言)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分两步进行:①个别发言;②小组交流。教师的评价则可以说:“真有意思”“挺特别的”“我十分同情你”,“他们这样说可以理解”等。6、实话实说: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听到长辈叨唠你的时候,你会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