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附件河南省素质教育优秀论文申报格式单位分类2高中1.大学、2.高中、3.初中、4.小学、5.幼儿、6其他16.地理1.语文、2.数学、3.英语、4.生物、5.政治、6.计算机技术、7.历史、8体育、9音乐、10美术、11学科分类法学、12.图书情报、13.经济、14.物理、15.化学、16.地理、17.其他专业学科题目浅谈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联系姓名闫如意0375-5562135手机13783259440电话申报工作单位河南省郏县第一高级中学E-mailyry7305126.com人邮政通信地址河南省郏县第一高级中学467100编码姓名工作单位主要合作者共5人超出五位作者不发证书浅谈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摘要本文结合教育实践,从教师通过课前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和有效的教学手应用,课堂有效的教学过程实施及课后有效的教学反馈、辩证性的教学反思与科学的教学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开展有效的教;从为学生营造有效学习的环境、创设有效学习的机会和构建有效学习的模式等方面论述如何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为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随着我省高中新课标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是势在必行,结合我校的361课堂改革实践,本人认为有效课堂教学是适应新课标的最佳教学模式之一。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高中地理学科课教学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谈谈本人的浅薄看法:一、教师教的有效教师有效的教主要体现在课前准备的有效、课堂操作的有效和课后巩固的有效,具体来说是:(一)课前准备的有效1.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教学目标的合理和实现,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为核心,相互渗透构成了有机的统一整体。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制定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时中。在确定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时,要结合课时内容特点,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地理内容深度和广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情感与价值观的内涵,并以此来处理教材,提出符合学生和学校实际、当节确实能完成的目标,该目标可以是一维的也可以是二维的或三维的,并做到教学目标的准确、清晰和可操作。比如,对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要理解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将大气自身的物理学原理作为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从“使学生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使教学目标从抽象变为具体,从模糊变为清晰,从指导教师变为指导学生,学生可以理解和操作。依此教学,不必要的难度得以降低,有示意图作为载体,能比较好地利用先前活动的学习成果来说明地理成因,并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环境观。2.教学方法的有效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当然,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各有特点,不能相互替代。接受性学习以掌握科学知识为主要任务,探究性学习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即使组织学生探究,也必须考虑教学时间的规定。如果把所有的课堂教学时间都用于探究,势必难以在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启发讲授教学方式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绝不可以误认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少讲,甚至不讲了,那样做,才可能恰恰使得教学更无效。因此,必须将探究式和启发讲授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有效。3.教学手段的有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实际采取不同教学手段,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下,要将传统将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板图、板画、挂图等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手段有机结合,能用传统教学手段解决的问题绝不用多媒体课件,即便是使用课件,设计的课件,应具有可调控性和可修改性,并能根据教学实践,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以达到效益优先。(二)课堂操作的有效1.教学过程的有效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教主要表现在有效地讲、问和听三个环节:讲,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言,创设的适宜教学情境,把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等;讲要保持一定“节奏”:教学节奏应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与学生能力相适应,它不仅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还可以使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问,要求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回应,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