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难溶性磷酸盐的过程.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成难溶性磷酸盐的过程.ppt

生成难溶性磷酸盐的过程.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习目标一、土壤中磷的含量我国耕地土壤的全磷量:0.2~1.1g/kg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增加土壤供磷状况以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示:中性或石灰性土壤:P<10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酸性土壤:P<15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二、土壤中磷的形态及有效性有机态磷土壤有机态磷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以及有机肥料中的含磷有机化合物,如核蛋白、核酸、磷脂、植素等。这些含磷有机化合物大部分需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含量:占土壤全磷量的10%~50%来源: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有机肥料影响因素:母质的全磷量、全氮量、地理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状、耕作管理措施等有效性:大部分需矿化为无机磷才能被吸收利用2.无机态磷固相磷酸盐磷在土壤中的转化可概括为固定和释放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1)磷的固定。土壤中速效磷转变为难溶性磷的过程,称为土壤中磷的固定。土壤中磷的固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般包括化学固定、吸附固定、生物固定等几种情况。(2)磷的释放。是有机态磷化合物(植素、核蛋白、卵磷脂等)在土壤微生物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进行水解,逐步释放出有效磷供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1.土壤中无机磷的固定土壤液相中的无机磷酸盐等有效态磷转变为无效态磷的过程,称为磷的固定作用。包括:化学沉淀反应:土壤中水溶性磷与钙、铁、铝、锰等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磷酸盐的过程;专性吸附:土壤中水溶性磷与土壤胶体上的配位基团进行交换,而被土壤胶体吸附的过程;磷的生物固持:无机磷转变为有机态磷的过程;此外,土壤中难溶性磷化合物在长期风化过程中,在植物和微生物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各种有机酸、无机酸的作用下,也可以逐步转化,释放出有效磷供作物吸收利用。总之,土壤中磷的转化受到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动、土壤中活性铁、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以pH值影响最大,一般pH6~7.5时,磷的有效性较高。4.磷在碱性土、酸性土和中性土中的固定程度不一样1)磷在碱性土中的固定土壤有效磷在石灰质碱性土中易形成磷酸八钙[Ca8H2(PO4)6·5H2O],作物不易吸收。2)磷在酸性土中的固定水溶性磷主要被土壤中铁、铝固定生成难溶性的磷酸铁盒磷酸铝,占无机态磷含量70%以上,其中相当大的部分被氧化铁胶膜包裹为溶解度更低的“闭蓄态磷”。3)磷在中性土中的固定水溶性磷与土壤中钙、镁离子结合生成磷酸二钙、磷酸二镁。磷酸二钙需经很长时间,才有少部分逐渐转变为溶解度很小的磷酸八钙和无水磷酸二钙。此外,土壤有效磷的一部分还会被土壤微生物暂时固定。土壤有效磷在接近中性的石灰性土壤中比较稳定。它主要被固定成磷酸二钙,吸附在土粒表面,细度很高,较易被土壤中的酸性物质转化为磷酸一钙。2.土壤中磷的释放土壤中的难溶性磷转变为有效态磷的过程,称为磷的释放作用。包括:难溶性磷酸盐的释放: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在碳酸、有机酸等的作用下转变为有效性高的磷酸盐的过程;无机磷的解吸:土壤中吸附态磷重新进入土壤溶液的过程;有机磷的矿化:有机态磷在磷酸酶作用下转变为无机磷的过程;3.土壤中磷的转化施肥有机态磷(影响矿化率的因素)H2PO4-无定形磷酸盐结晶态磷酸盐HPO42-闭蓄态磷(有效性降低)吸附态磷矿物矿化(释放)5.土壤有机质、水分的含量以及酸碱度对磷的释放有较大的影响。1)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有机质含量高能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促进磷细菌繁殖,加强土壤中难溶性磷分解;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类物质,有利于磷的释放;有机酸还能和土壤中的活性铁(或铝)形成络合物[Fe(OH)2·有机酸],减少对磷的固定。2)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磷酸盐的扩散、水解、易被作物吸收。酸性土壤在淹水状况中,酸性减弱,还原性增强,一部分“闭蓄态磷酸铁”还原为“非闭蓄态磷酸铁”,磷的有效性提高;在落干期间相反,土壤有效磷下降。3)土壤酸碱度的影响接近中性的土壤不仅有效磷比较稳定,而且是土壤微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因此,酸性土壤加入适量的石灰,而碱性土壤加入磷石膏等酸性物中和,既能减少土壤有效磷的固定,又有利于难溶性磷的释放。从施肥方面考虑,磷肥的适度固定虽然降低当季的肥效,但是也有积极的一面,即减少磷素的淋溶等损失,保持其较强的后效。我们应防止磷的过度固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增施农家肥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是提高磷肥肥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不能因为土壤对磷有较大的缓冲作用而盲目大量施入磷肥。这是因为:一方面土壤中过多的磷素会降低一些微量元素如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土壤过量积累磷素同样会流失进入水体污染环境。国外有人研究提出,土壤中有效磷(Olsen法测定的磷)在60毫克/千克以内时流失很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