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整理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整理版.docx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整理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集锦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生学会本课4个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1个偏旁忄。2、让学生利用字族文识字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义。3、发展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具:1、课件2、字盘3、生字笔顺纸4、生字描红纸教学过程:一、课前说:1、用字盘玩游戏:找朋友2、看偏旁,并说说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相机教学新偏旁忄。二、课内悟:1、课件出示一写着“青”的孩子在哭。让学生认读。2、激趣:“青”看见“也”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他也很想找一些朋友玩,我们愿意帮帮他吗?3、游戏:找朋友。利用字盘组成:请、清、情、晴、睛、蜻,拿相应卡片的学生走出来。教师相机贴带拼音的生字。师:帮人帮到底,你们能把这些字读准确给小朋友听吗?4、指导观察6个生字的拼音都有后鼻音inɡ,要注意读准。5、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6、理解字义:A猜字(把上面6个生字的偏旁变成图形),说说为什么?B揭示形声字的特点: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这些字就叫形声字。C巩固读音。7、四人小组选一个生字组词,说一句话。师出示生字词,认读。8、游戏:对号入座:把能够组成词的字放在对应的车里,学生合作完成。齐读。9、指导书写:①观察清、情、晴、睛的字形相同:左右结构,右面是青,左窄右宽不同:偏旁不同②复习“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③自学生字笔顺(派生字笔顺表)④师范写“情”(实物投影仪)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展示优秀作业11、总结(看课件,小朋友笑了):今天,我们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青”字找了6个好朋友(齐读)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更多的字找朋友,好吗?三、课后练1、选字填空:请清晴情睛青()天()客()草事()眼()()假2、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字盘,跟朋友玩一玩课上的游戏。想一想,你还可以利用字盘复习哪些相近的字呢?教学后记:学生对转盘识字很感兴趣。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继续巩固生字,并学习剩余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儿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说“情、洁”的笔顺。2、指名认读词语。二、指导看图,初读儿歌1、图上画的`是什么?2、课文是怎样写这幅图的?师范读。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4、检查读音。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指导读,做到边读边想象池塘环境的优美和小蜻蜓忙着捉蚊虫的景象。相机进行保护益虫的教育。3、边背边进行表演。四、教学生字1、看笔顺描红“坐、事、捉”。2、反馈检查:“事、坐”的笔顺。3、给“事、坐”找朋友。4、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5、生描红。五、教学后记: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3.能够有感情诵读儿歌。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篇2一、预期效果1.应掌握的知识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2.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3.应培养的情感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二、设计要旨1.课标解读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内容分析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3.学情认识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4.经验介绍“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