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三十《杂诗八首》陶渊明诗文赏析之三十《杂诗八首》陶渊明诗文赏析之三十《杂诗八首》杂诗八首(赏析其二、五、八首)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夜永。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陶渊明所作《杂诗》共十二首。前八首多嗟老叹逝与及时行乐、自勉德业之言,当是同一时期所作。第六首说:“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可见是义熙十年(410)渊明五十岁时的作品。对“杂诗”这个名目,李善有个解释:“五言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文选》注)。那么,这种《杂诗》实即杂感诗。这一首是《杂诗》的第二首。照理说,他归田已经八年,会更加“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享受“复得返自然”的乐趣了;可是他却出现“有志不获骋”,“终晓不能静”的悲思,以见生平志气之所在。这首诗便记下了这样的心情。诗写景写情都采用白描手法,使得诗既空明澄彻,又气韵清高,无怪乎王士禛在《杂诗》中特别欣赏这一首。诗以时间的变易为纲,而以一片月明风凄之夜构成一个足以发人陶渊明诗文赏析之三十《杂诗八首》深省的境界,从而宛见一个感触万端,孤寂无聊的诗人形象。故“变”是本诗的线索而贯穿全诗。钟嵘说谢眺的诗“善自发诗端”,我看陶渊明这首诗的发端,尤见特色。诗从日月交错升降的时候写起,这种“变”的迹象,很容易引起感触,“日居月诸”、“日月其除”这类句子,就含有这种意思。但诗人并不因袭,而从形象方面下工夫,使我们仿佛看到日落西山,月上东岭的情景,不禁因时兴感,产生时不我与的叹息。诗中的“日月掷人去”,就是应此而发的。再说,月又是鹎樾鞯拿浇槲铩!豆?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尤其此篇的发端与曹植《赠徐干》的“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影光未满,众星灿以繁”的开篇很相似,但比起曹子建诗来,陶诗却愈见洗炼而自然。且开端虽日月并提,但着重在月,因要对月再进行描绘,以增加引起感怀之情的深度,这又与上例的写法有所不同。渊明常常采用白描手法描写景色,如“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的雪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暮色等。他还喜欢用叠字以加强语意,如“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厉厉气遂严,纷纷飞鸟还”等。“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两句,却兼有这两方面的特色,富于形象性。“遥遥”,指很远很远;“辉”,即光辉,指亮度。后来南宋张孝祥写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沏”,就是显示这样的境界,显示月亮是那样的明亮、清沏。“荡荡”,形容空间空旷广大,有“光弥六合”之意。“景”同“影”,指月亮在初出时一种闪动的光陶渊明诗文赏析之三十《杂诗八首》芒,似乎象影子一般。因为太阳下山,月亮将出的时候,是明暗半杂;刚出则芒彩遍动,在不长的时间内便有空荡而闪动的影子出现,这便是所谓的“荡荡空中景”。过去没有人捕捉这种形象,但这种形象最能显示“变”的因素,最能引起感触,可见他的捕捉形象的手段又是何等高明,开头四句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媒介物而着意描写的,时间是初夜。紧接着,敏感的诗人从“入房户”的风和侵肌砭骨的枕席感到一阵寒意,知道已是秋夜,节候变了,对于辗转难寐的人来说,更觉夜长。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说:“日沦月出,气变时易,似亦微指晋宋革代之事而言。”虽过于穿凿,但还可给我们以启发。这诗作于义煕十年,而四年后,刘裕擅权废立,再过两年就篡晋了。总之,这种形势和政治气氛,渊明写此诗时已感觉到了,所以“气变时易”当也包含政治的因子。傅玄《杂诗》说:“愁人知夜长”。那么他的“不眠知夕永”,正说明内心有深广的苦闷。作者从黄昏直到夜半,无人可以对语,就这样对孤月而盘桓,心情是够复杂的了。心情既孤独到这样的程度,也够苦闷的了。这总不能老是这样下去,得想办法解脱一下,那就只有“挥杯劝孤影”,对影畅饮了。作者的《饮酒》诗前有小序,谓“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也有相似的意思。后来李白《月下独酌》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未始不是受此启发。上面把时间的长久和心情的苦闷都说了,可是心上事,仍不了然。陶渊明诗文赏析之三十《杂诗八首》当作者说出“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话后,才知原来如此,有画龙点睛之妙。这里的“日月”,照应开端,也如常山之蛇,极有法度。写诗要注意篇章结构,这些地方便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