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doc

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案例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积的乘方》同课异构活动的思考重庆市巴川中学张祖全一、背景分析高效课堂是当下瞩目的话题,更是一线教师所追寻的目标。2011年12月6日,学校邀请了山东昌乐二中“271教育科技中心”的何久明主任,就“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介绍和解读。2011年12月6日晚,郭校长在全校数学教师教研会上强调:一要转变观念,二要进行课堂模式的改革。特别指出“减负提升”的本质:减负是形式,提升是最根本;三年前的教育提的是“有效”,而现在的教育热词是“高效”。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重庆国培班的骨干教师到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这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观摩和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高效课堂的现场展示,同时又一次为我们搭建了研究高效课堂的平台。这一系列研讨活动的开展,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更引导我进入深层次的思考。二、同课异构教研概述八年级组开展同课异构的课题是《积的乘方》。13日上午,我校的田正文老师、小班的孟天才主任和国培班的蒋梅、孟月老师,分别给八年级数学教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积的乘方》新授课;下午,在科406室由八年级刘开全主任组织开展了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研讨会首先由献课的四位老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分析教学后的得失。然后由与会老师(特别是国培班骨干老师)进行评议。发言的老师认为:每位献课者的教学设计自然流畅,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并对每位献课老师的课堂亮点做了较高的评价和肯定;同时对一些教学中的细节提出了改进的策略与中肯的建议。国培班熊之龙老师对田正文老师的课堂互动情况做了详尽的评述:提问15次,鼓掌2次;提问时更多关注左边的学生,尤其是8、9、10列的同学居多;同时对四位老师的拖堂提出了善意的批评。这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情感的人文精神跃然纸上。会上,刘开全主任介绍了我们年级的新授课模式以及使用《导学稿》情况,并希望国培班的老师们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国培班的老师们非常赞赏我们集中集体智慧编写《导学稿》,并对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教研会最后由特级教师——吕萍老师做总结发言。吕萍老师首先谈了自己对“同课异构”的理解:“同”——除课相同外,还体现在(1)课堂的高效;(2)教学技能的提升;(3)学生的共同发展。“异”体现在(1)学生的差异(学情的差异);(2)教学风格的差异;(3)教学设计的差异;(4)观点多样化的差异。吕萍老师最后就“高效课堂”谈了八方面的教学建议:(1)上新授课时问自己,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解决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2)什么是好的导入?(自然、简洁)(3)探究出公式和法则后,教师需要做什么?——重基础(强调特征是什么?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解出一道题后,老师需要做什么?(知识点、易错点、易混点)——怎样教方法?(重点是读题、审题的方法)(4)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为什么学生要走熟悉的路,而不是走最近的路?)(5)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做什么?(动与静的关系)(6)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的关系。(多媒体的正确使用)(7)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是否一定都有合作学习,什么内容才使用探究和合作?反对伪合作与伪探究)(8)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考察教师把握教材的问题)三、体会与反思参加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后,面对“高效课堂”的冲击,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并对下面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反思之一: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哪里?14日,国培班夏丽琼、刘翠、蒋梅、孟月、刘艳、张莉六位老师在阶梯教室给全校数学教师奉献了改进后的同课异构新授课,让我们再次目睹名师风采,感受高效课堂的魅力。名师们的教学设计精美:新课导入自然、简洁;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知识运用由浅入深、层层拔高;注重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注重思维与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对学生做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名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灵活的教学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我认为献课老师的教学理念并不比我们《导学稿》模式先进,仍带有“传统教学”的色彩,教师讲得较多,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发挥。那么,我们与名师的真正差距是什么?——是他们治学的严谨态度(吕萍老师发言前列表分析每位教师授课的亮点与不足);——是他们听课、评课时的全面、准确且专业;——是他们具有系统的理论作支撑;——是他们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从较高的角度以独到的眼光审视和洞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因此,系统学习与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和品质,才是我们一线教师当前的主攻方向。反思之二:如何构建《导学稿》模式下的高效课堂的教学环节?2013级从初一下期开始就编著和使用《导学稿》,每期我都参与编写,从中深有体会。《导学稿》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