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试论史志区别的四个问题赵庚奇提要:本文从4个方面论述了史志之间的区别,即:体例结构不同、资料详略不同、功能不同、写法不同。指出弄清史志之间的区别,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是关系到地方志能否在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关键词:史志区别新方志编修工作开展以来,普遍遇到一个史志关系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志书的结构、体例、资料收集、篇目制定和志稿编写的原则与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关系到编纂出来的书到底是志还是史。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史志主要有4个方面的区别。一史志体例结构不同编纂任何一种性质的书,都要有一种与其相适应的体例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其内容。内容与形式是辩证对立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内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但是形式也影响、制约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中国通史著作均以时为经,按历朝历代顺序纵(竖)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方志的体例结构是横排竖写。众所周知,首轮修志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展起来的,对志书的性质、体例结构等问题,广大修志工作者经历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在开始的阶段,有些志稿在设计篇目框架时仍然沿袭史体的分期法,在志书的第一个层次(篇)就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两大块(不仅政治部类也包括经济文化部类),或者分为古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块,也有分为四块、五块的。在上述几大块之下又分别按历史分期划分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分为: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改革开放时期。这种在第一个层次就分期立篇是不符合志体要求的。志书的编章节标题也不同于史书。志书标题应简明,能涵盖古今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事物;应包含一类事物兴衰起伏的全过程。因此,一般用名词或词组作标题,如工业、宣传、教育、建设、监督、侦查、体制、管理⋯⋯等,而不用形容词之类的修饰词,如繁荣、发展、创立、形成等史书标题。二史志资料详略不同(一)地方志包容的资料比历史著作广泛、丰富。历史著作以记载过去为主,以中国通史为例: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下限到1840年,其后中国近代史时期的内容不写;范文澜等的《中国通史》10册本从远古写到清嘉庆时期;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从远古写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其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不写。以上说明通史都以古代史为主。1980年以来首轮志书断限大多数是贯通古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内容占主要部分。这是编史修志的传统和时代发展决定的。长期的封建时代,以个体小农经济和家庭小手工业为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生产力低下,经济和社会事业不发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是过去几千年无法比拟的。因此,当代内容占主要部分符合实际,也理所当然。第二轮志书编修时一般不再需要贯通古今,但是贯通原则仍然要继续坚持。记事时要纵不断线,不能有始无终,也不能有终无始,只不过贯通的断限由原来的几百年、上千年缩短到几十年。(二)历史著作(通史,不含某些专业史)主要记述人类社会活动,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重大变迁,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活动,一般很少记自然环境本身的内容(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动物、植物)。在通史著作的章节上也很少见到自然环境的标题。若遇到自然环境方面有重大变化,如大水灾、大地震或人类重大传染疾病等,虽然略记,但不是从平面角度,而是从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影响和治理的角度来记述。而作为资料性文献的地方志,被誉为“一方之总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志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存史,因此,凡是反映地情基本情况、有史料价值的都要记述。地方志书涵盖古今自然和社会全貌。正是由于具有资料全面系统的优势,它才能从秦汉以来绵延不断、历久不衰,并且在当今信息时代仍能继续发扬光大。(三)历史著作有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论述。如胡绳著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就是围绕中国近代史前期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时期、中日甲午战争后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时期、同盟会创立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主线展开的。地方志由于其资料属性所决定,举凡一地一定历史时期自然、社会和人文的基本情况,凡有史料价值的都要作全面系统的记述,虽有详略主次不同,但均不设主线。三史志功能不同历史学家在其著作中注重考察前代兴亡成败的原因,力求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当代统治者提供借鉴。汉代史学家最关心的是秦何以亡,汉何以兴;唐代史学家最关心隋何以亡,唐何以兴。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第一册便开宗明义:编写《中国通史》是“企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给中国古代史画出一个基本的轮廓来,这个轮廓,第一,要说明中国古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