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2-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2-新人教版1.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2-新人教版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峡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体味三峡壮丽的风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2新设计根据学情,我的教学设计避免单一的文言“串讲”模式,主要突出“活动教学”,用读串联各个环节,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其内在美。并力求进行创新,使文言教学“生动化”。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初步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开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求知欲旺盛。对老师的课堂及教学水平有一定的自主性评价。对老师有种挑剔心理。教师必须以较高的教学能力与素养让学生折服。同时,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得到认可,表现欲强,所以采用合作学习与竞赛激励性教学。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背诵全文。②学习积累重点词语,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教学难点:③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美和欣赏之情。④体会作者写景的方法,并适度赏析。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儿?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准备好了吗?那去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环境,先看几张有关三峡风光的图片。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三峡全长192公里,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给了古今诗人无限的笔意和灵感,诗仙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活动2【讲授】二、简介作者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活动3【讲授】三、走进三峡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过渡:说三峡的景美,其实郦道元的文字更美,理学大家朱熹说,“读书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须读的字字响亮。”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若有把握不准的字音,可以对照注释上的读音或是借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交流。注意画线字读音。阙处重岩叠嶂襄陵曦月御风沿溯素湍绝山献长啸属引涧飞漱请一个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点评。2.二读课文,品味三峡的美(1)过渡:文章不厌千回读,但为什么三味书屋里的孩子,读的人声鼎沸,还是觉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呢?因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看来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读,我们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1.既然这样,我们就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小组讨论时,采用每人轮流说一句的形式。如果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争议的地方,用圈注出来,待会儿我们在全班交流。(时间5分钟)(2)过渡: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了三峡的哪些景物?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结合课文语句说一说。1.前两段写了三峡的什么呢?山水2.作者抓住了山、水的什么特点来写呢?山的特点:山高岭连山连绵不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山高耸峻峭:正面描写:“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长、多、高峻水的特点:水流湍急正面描写: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浩大)侧面描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流湍急)盛大、清澈、激荡、迅疾过渡:山是高峻的,水是盛大、迅疾的,那读山的时候如何读呢?山:静,读的舒缓。水:动,快、声音大些、有气势。(一泻千里的江水、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让人感到豪气万丈)我们说男生要象山一样伟岸,女生要象水一样灵动。我们请男生读山的部分,请女生读读水的部分。过渡:除了写山、写夏水之外,还写了三峡的其他季节的景色。一起来看一下,请一个同学口头翻译一下,其他同学补充。1.先看春冬之景,特点?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俯视)山:绝山献怪柏,悬泉瀑布(仰望)幽美给人一种色彩斑斓、欢快明朗的感受。2.如何读?轻松、平缓、稍稍明快点。3.再看写了寒秋的景色,特点?三峡之秋正面描写:林寒涧肃,猿声哀婉。肃杀、悲凉、寒气透骨。4.如何读?慢、低、哀伤。5.本文怎样写景?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的淋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