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认识过程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A.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B.合理组织活动;C.对兴趣的依从性;D.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有意后注意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兴趣。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人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条件: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熟练、同时进行几种活动都熟练、几种不同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特点、有无坚定的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影响因素:被知觉对象的特点、人们当时的任务、个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2.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运用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起点。分两类:A.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外部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B.反映身体位置、动作和内脏器官状态及变化的内部感觉如动觉、静觉和机体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5.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分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觉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差异感觉。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相互影响:对某一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它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刺激则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感觉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6.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分为空间知觉(包括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知觉等),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运动知觉(分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8.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已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知觉的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9.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品质:A.目的性: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品质B.客观性: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C.精细性: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D.敏锐性:指善于迅速地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10.观察力的培养:A.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B.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C.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D.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提提报告、日记或作文。E.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11.直接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物像直观(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言语直观(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12.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分类A.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