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上册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信息窗1我们长大了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青岛版上册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信息窗1我们长大了1.doc

青岛版上册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信息窗1我们长大了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们长大了——统计信息窗1众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90——92页教材分析:信息窗呈现的是进入青春期儿童的身高年增长情况,与学生的发展同步。该信息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众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数这一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的统计数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观察、整理青春期女生的身高年增长情况这一与学生发展同步的现实情景,帮助学生建立起众数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再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众数以及众数的求法。教学目标:1.认识众数,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的同时,了解平均数、众数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2.让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理解众数。3.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众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出示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他们年龄的平均数是15岁。请想象一下是怎样年龄的一群人?他们的年龄分别为:5岁、5岁、5岁、5岁、5岁、65岁。平均数的求法=总数÷份数=特点: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和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的变动都可能改变平均数的大小,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师:平均数解决不了这一问题,我们开始新课学习好吗?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好吗?2.出示课题,交流课前布置的搜集青春期的身体特征情况。师:课前同学们都搜集到了进入青春期的身体都有哪些变化?3.针对学生搜集的内容教师小结。师:儿童进入青春期,身高和体重都进入突增阶段。突增开始的年龄女生一般在10—12岁,男生一般在12—14岁。二、研究问题,精讲点拨。1.新授:出示信息窗1的内容。师:观察这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这15个女生的年增长身高平均是多少?(2)青春期女生的身高年增长情况是怎样的?解决问题1:全班集体做出答案。解决问题2:你想用什么方法了解增长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一致同意整理成统计表。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统计表。交流展示统计表:年增长高度(厘米)5678910人数114621师:观察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你想说点什么?小结:通过观察,在这组数据中“8”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8”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学生可能理解为在一组数据中,出现几个相同的数据,且出现的次数最多或频率最高的一个数,就是众数)特点: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所以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也就是多数水平。众数不是一个虚拟的数,是一组数据中的真是存在的一个数据,众数只与一组数据中各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所以某一个数据的变动是不会影响众数的。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练习:(1)课本P91自主练习1找出下面各组数据的众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课本P91自主练习2,3,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联系区别,分析对比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统计数据-----众数,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刚才所求的平均数和众数,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呢?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1、判断:1、12、8、8、6、8、4这组数据中8出现了3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3。(×)2、平均数代表平均水平,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代表这组数据集中水平。(√)3、皮鞋店进货一定依据平均数来进货。(×)2、下列几种情况,你准备选用平均数还是众数?1、要表示某职业篮球队队员的身高情况。要表示某职业篮球队队员的身高情况。要比较两所学校四年级学生考试的情况。5人的年龄是12岁、10岁、10岁、10岁、8岁,要反映他们的年龄情况。课堂小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家庭作业同步练习册:65、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