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art1.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6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财政学第2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art1.ppt

财政学第2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art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和客体的含义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成为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孟子主张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吃掉苹果之后,头脑中还留下对于又硬又圆又红又甜的果实的映象。(3)感性认识的特点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1)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理性认识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3)理性认识的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4.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提炼和加工。(二)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2.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形式上看,认识发展总过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2.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认识过程的无限性。牛顿:光是“粒子”。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三)真理与谬误2.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孔子众人标准:大多数人的经验(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决定了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一)价值及其特性1.价值的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是与事实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