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综合应用中的行程问题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索研究,会解决行程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类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速度和”。教具:小黑板,实物投影仪。教学设计: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行程问题,请同学们看,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客车的速度是40千米/分,行4小时,客车行了多少千米?一条路长350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要走几分钟?以前我们研究的是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人或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综合应用。(以旧导新,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回忆数量关系,为新课作准备。)展开1、大家想一想,两辆汽车在一条有路上行驶时,方向会出现哪些情况?学生说师演示面对面在数学上称相对或相向。相对(相向)相背同向2、请同学们看:例1:两个邮递员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骑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经过3分钟两个邮递员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读题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边说师边画线段图。根据刚才大家说的信息,请同学们解答,结合线段图说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800+200指两个邮递员1分钟走的路程和,也就是速度和根据这道题,说一个数量关系式,速度和×时间=路程小结:这两个算式,解法思路不同,结果相同,而这两种解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正好符合我们学过的什么?(乘法分配律)这种问题不单用到行程中,也可以用到其他方面3、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甲队的进度12米/天,乙队的进度14米/天,经15天打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读题,只列式不计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14+12指工作效率和4、如果把刚才例题中的问题“两地相距3000米”变成已知条件,把题中3个条件中任意一个变成问题,你们能编道新应用题吗?小组内互相说说。指生编题后,老师把你们改编的整理了一下,读一读:两个邮递员同时从相距3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骑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经过几分钟两个邮递员相遇?两个邮递员同时从相距3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两个邮递员相遇,骑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两个邮递员同时从相距3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两个邮递员相遇,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两道题都是求其中一人的速度,我们研究其中一道。下面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请写下来。哪组汇报,谁能给大家讲一下,5、我们来看这三道题,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三道题条件和问题换一下。这三道题都先求每分走的路程和(也就是速度和)是解题关键。这三道题都抓住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分析解答的。上面通过同学们共同研究,我们找到了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教行程问题时,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行推理,抓住这类应用题特点,加强思路的训练,从而教给学生分析类似应用题的方法。)练习1、选择题(1)、两辆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开过出,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3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个车站的距离是多少千米?①、40十50×3②、(40十50)×3③、40×3十50×20④、(40×3)十50(2)、两人从广场两端同时相对走来,甲每分走60米,乙每分走80米,经过5分两人相遇,广场长多少米?①、60×5十80②、80×5十60③、80×5十80×5④、60十80×5⑤、(60十80)×52、连线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甲每小时步行5千米,乙每小时步行4千米,经过2小时,两人相遇。相遇时,甲走了多少千米?4×2甲乙每小时共走多少千米?5×2相遇时,乙走了多少千米?5+4两地一共多少千米?4×2+5×2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多少千米?(4+5)×25×2-4×2我们再把例题改动:两个邮递员同时从两地相背而行,骑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经过3分钟后两个邮递员相距多少米?和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师画图这道题虽然是两个人相背而行,因为两个邮递员每走1分,两人之间拉开了800+200米的距离,3分钟后,也是3个(800+200)米的距离,仍然可以用今天的分析方法来进行解答。(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对应用题的理解。)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人或两个物体运行的应用题,两个人或两个物体运动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在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