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读《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有感通化县大都岭学校:李坤导学案是学生和教师得以更好更持久地沟通的交互式文本,架起了师生交往、交流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讲,导学案给学生的指导更具体、更直接,学生接受和运用这个指导的自由度和实效性更强。将学习内容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读了这本书我更深的体会是:学生不仅要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问问题。那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只做了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半。现实中许多孩子只知道“学”,不知道“问”,就像烧开水,只烧到一半。而目前我们所教的学生就严重地存在只学不问的现象。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会习惯的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没问题”。看似圆满的一节课,实质上弊端种种。学生不会问了,怎谈创新意识?我们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课堂上你越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他越是一声不吱。弄得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全懂了不问,还是根本不懂问不出来。我想这种现象地存在绝非偶然,应该是长期的“规矩教育”教育出这样的学生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从小时候起就被教育上课要端正地坐着,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谁记得全,背得好,谁就能得高分,提问是老师的事。在这种模式的教育下,孩子学会了如何应对老师的提问,却不习惯于自己提问。因此,孩子们丧失了问题意识,丧失了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本性。著名电视主持人杨澜亲历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的美国人,讲完课后,从兜里掏出一张1美元的钞票,高高举起,涨红着脸大声的说:“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谁能提出问题我就奖励他1美元。”可下边鸦雀无声,没人举手回答。教授愤怒了,他敲打着桌面说,“没有一种知识是提不出问题的,难道我讲得每一句话都无懈可击吗?是你们压根没听课,还是愚不可及?”这不正是中国教育的遗憾吗?我们总听外国人说中国人是“高分低能”,想一想,一个不会提问题的人,不就得永远是别人的奴仆吗?等别人提出问题,告诉你去执行,你就得永远被领导。我还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日本留学生的故事。一个中国学生在日本留学,日本教授为了训练和培养中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每次上课,日本教授会手握秒表,计时让他的学生提出若干个问题。如果你不会提问题,那么你就永远毕不了业。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在国内是学习的佼佼者,而到了日本却没办法继续学业,有的甚至放弃学业而选择了打零工。想一想,没有问题意识是多么的可怕呀!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国人民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多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敢于提问。在评价上,我们要多鼓励少批评,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我们都不要断然否决,一定要呵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将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