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循環包含蒸發、凝結、降水二、海洋、冰川、河流與湖泊2.冰川:降雪累積並壓密成冰後,緩慢的由高處往低處移動形成的。3.河流:地表水往低處流動,會逐漸匯集到主要河道。4.湖泊:(1)在潮濕多雨的地區,湖泊常與河川或海洋相通,形成的湖泊多為湖。(2)在乾燥少雨的地區,湖泊常是河川的終點,此形成的湖泊多為湖。補充三、地下水自由地下水:若下滲過程中遇到不透水層開始累積,使岩層中充滿水分,稱為自由地下水,其頂面稱為地下水面。受壓地下水:因岩層結構,使雨水流入兩不透水層之間,累積達到飽和狀態,則形成受壓地下水。普通井:大部分汲取自由地下水。自流井:當井深入受壓地下水層,且因井口面低於受壓地下水面,地下水會自動湧流而出,稱為自流井。A:普通井(受壓地下水)B:自流井C:普通井D:E:普通井4.影響地下水面高低的因素:(1)雨季與旱季。(2)地勢高低。5.地下水可以與河水或湖水相互調節,若地下水面露出地面則會形成泉水。6.超抽地下水的後果:(1)地層下陷。(2)海水倒灌。(3)地下水鹹化。5-2岩石與礦物岩石的循環2.沉積岩:2.沉積岩:3.火成岩:3.火成岩:4.變質岩:二、岩石中的礦物4.摩氏硬度表:5.常見造岩礦物5-3地表的地質作用二、地球外部的地質作用1.風化:岩石受到空氣、水、生物等影響,緩慢崩解疏鬆的過程。(1)岩石風化之後的產物為土壤。(2)可能會造成岩石性質改變。(3)寒冷乾燥地區以物理風化為主。(4)溫暖潮濕地區以化學風化為主。2.侵蝕:對岩石表面的磨蝕作用。(1)河流a.河流的侵蝕:向源侵蝕使河流加長、側向侵蝕使河流加寬、向下侵蝕使河流加深。河流侵蝕會造成V型峽谷。b.坡度變陡或流量增多時,侵蝕與搬運能力變強。c.在上游時,河流流速快,侵蝕量>堆積量,主要以侵蝕為主;在下游時,河流流速慢,侵蝕量<堆積量,主要以堆積為主。d.河流在轉彎處因兩側河岸流速不同,造成侵蝕與堆積作用的不同,即會越來越彎。e.砂岩一般較頁岩硬,因此若有砂岩與頁岩互相堆疊,侵蝕作用後,會有參差不齊的情形,此即為侵蝕。(2)冰川:冰川移動過程中挾帶石塊,會將經過的谷地磨蝕成U型峽谷,並在岩壁上留下刮痕。(3)風:風所挾帶的碎屑,會不斷撞擊或磨擦岩石表面,將岩石磨成特殊形狀,稱為風磨石。例如北海岸的風稜石。(4)波浪:波浪拍擊海岸或挾帶砂礫,將海岸附近的岩石侵蝕成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洞、海拱等地形。3.搬運:將風化、侵蝕後的碎屑移至別處的作用。(1)河流搬運過程岩石會使互相碰撞、摩擦,,因此河流上游比較多有稜角的大礫石,河流中下游比較多圓形的鵝卵石。(2)淘選度是指沉積物顆粒大小一致性。淘選作用最好的是,最差的是。4.沉積:因為搬運能力減弱,而將所搬運的碎屑物留置下來的作用。被留置下來的物質稱為沉積物。(1)河流:沉積物在山腳下或平原沉積,即形成沖積扇;若在河流出海口沉積,將形成三角洲。(2)冰川:當冰川融化後,其前端所挾帶的礫石或泥土便會沉積下來,稱為冰磧石。(3)風:恆春的風吹沙,是風的搬運與沉積共同形成的;沙漠的沙丘、黃土高原均是風的沉積作用所形成的。(4)波浪或海流的沉積物被搬到濱海地區沉積,形成沙灘、沙洲。5-4河道與海岸線的平衡3.河道平衡:河床凸起處被侵蝕作用夷平,凹陷處被沉積作用填平,使河道漸漸趨於平緩的過程,稱為河道平衡。4.河道平衡並非永遠不變,例如在一橋樑的游處採砂石,建在河床上的橋墩會因此裸露,影響橋樑安全。二、.海岸線平衡1.海浪與海流則會侵蝕、搬運海岸的沉積物。2.若海岸線向陸地移動,沙灘會縮小,可能造成堤防崩塌、海水入侵,而影響沿海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