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样本.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城市规划样本.doc

城市规划样本.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杭州市域环境共保规划杭州市人民政府二00六年十二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总论.1一、指导思想.1二、基本原则.1三、编制依据.2四、规划期限.3五、规划范围.3第二章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及趋势分析.4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回顾.4二、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7三、发展趋势分析.9第三章规划目标.11一、总体目标.11二、近期目标.11第四章环境共保的主要任务.13一、环境共保的总体空间结构.13(一)市域环境共保的圈层结构.13(二)市域环境共保的空间结构.14二、区域环境共保.15(一)调整和优化生态功能区.15(二)强化重点监管区环境整治.17(三)保护城市“六条生态带”.22(四)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26三、流域环境共保.35(一)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35(二)大力实施钱塘江流域环境保护.37(三)全面加强太湖流域环境保护.42(四)切实做好重要湖库环境保护.47四、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共建.56(一)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共建.56(二)全面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59(三)建设完善城乡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系统.60第五章环境共保的保障措施.62一、构建组织领导体系.62二、完善环境共保目标责任制考核.62三、加快形成环境共保规划体系.63四、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64五、全面形成完备的环境监管体系.66六、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67附件1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表.69前言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加快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的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的重大决策;市委九届五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高起点推进城市化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根据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作出了“以高起点推进城市化为载体,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十一五”时期是杭州建设网络化大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杭州市全面完成“1278”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目标、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时期。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这一时期要坚持“大杭州、大城建、大建设、大城管”的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保”的工作思路。为加快市域一体化进程,解决杭州地区跨区域、跨流域的重大环境问题,维护区域流域生态安全,发挥杭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城带县,推动杭州环境保护加快发展,实现八城区与五县(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杭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基础上,特编制《杭州市环境共保规划》,以构建杭州市域环境保护合作与发展框架。第一章总论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环境立市”的环境保护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促进空间科学布局;加强流域污染控制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环境法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市建设目标。二、基本原则(一)协调发展,互惠共利正确处理流域上下游及区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流域环境共保和区域环境共保。(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加大流域上游和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环保投入,强化监管,发挥引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城乡规划,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城乡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城乡环保能力建设为突破,强化示范工程和实用技术推广,改善重点流域、区域、城市、乡村的环境质量。(四)突出特色、多样和谐突出杭州大都市生态环境整体特色,强化各区块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各区块环境功能的互补与协调,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各异、多样和谐的生态格局。(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消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建立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机制,通过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城市功能的调整与优化,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区域优势互补。三、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关于进一步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的实施意见》(市委〔2005〕13号)3、《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