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肌电图的概念运动单元神经纤维神经肌肉接头肌纤维肌电位发生原理四.同心针EMG一、插入电位:是针电极插入肌肉是对肌纤维或神经末梢的机械刺激产生的成簇、伴有清脆的声音、持续时间300ms左右的电位(<1秒),针电极一旦停止移动,插入电位即消失。静息电位:肌肉松弛状态下无动作电位。正常运动单位:正常肌肉在轻微主动收缩时出现的动作电位。1.波形:双相或三相占80%单相占15%双相占<4%正常运动单位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形(单相、双相、三相、多相)2.时程(时限):运动单位电流从离开基线的偏转起,到返回基线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在3-15ms范围内。运动单位经电位时限的测量3.电压:运动单位幅度的总和,即正相峰值加上负相峰值。一般为100~2000μV,大于3000μV即有意义,最高不超过5mV。运动单位电位电压的测量四.募集电位(重收缩)异常肌电图一.插入电位异常1.插入电位延长:出现各种失神经支配波,正常运动单位。2.插入电位减弱或消失:见于废用性肌萎缩。3.肌强直电位:针电极插入或波动时瞬间猝发的高频放电。波幅和频率先大后小,逐渐衰减。见于肌强直疾病,少数神经源性疾病。二.肌肉放松时的异常肌电图1.纤颤电位:失神经肌纤维动作电位波形:单相或双相电压:25-300μV频率:2-30Hz时限:0.5-2ms出现时间:失神经支配后15-21天2.正相电位波形:双相、起始部为宽大之正相电压:50-2000μV频率:2-100Hz(通常在4-11Hz)时限:10-20ms出现时间:失神经支配后5-10天3.束颤电位:自发的运动单位,时限宽,电压高,变动范围大,常为运动神经元病的重要表现。1)单纯束颤电位波形:4相以下电压:2-10mV时限:2-10ms2)复合束颤电位波形:5相以上时限:5-30ms4.群放电位:节律性,阵发性发放的自发电位,定位,定性困难,可出现不同的病理过程,如震颤、阵挛、抽搐、癫痫、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神经官能症等。三.轻收缩时的异常肌点图1.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电压改变电压>5mV:巨大电位时限延长,电压增高:脊髓前角细胞病。时限缩短,电压降低:肌源性疾病。时限延长,电压降低:周围神经损伤后或脊髓前角细胞疾患后严重麻痹的肌肉。2.多相电位增加1)短棘波多相电位:常见肌原性疾病时限:<3ms波幅:<300-500μV位相:5-10相2)群多相电位:常见脊髓前角细胞及陈旧性神经损伤时限:>3ms位相:10相波幅:高四.重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1.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严重神经肌肉疾患及癔症性瘫痪。2.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可呈现单纯相、混合相或单纯—混合相、混合干扰相。3.病理干扰相:肌源性瘫痪4.肌肉运动单位的疲劳:重症肌无力神经传导速度一.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刺激电极:直径1cm,相距2-3cm的两个银质或不锈钢的圆盘。纪录电极:针电极或表面电位正常值:上肢>50m/s下肢>40m/s桡神经偏快>60m/sMCV=病理表现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刺激和纪录的位置与MCV相反。上肢刺激点下肢刺激点头部和躯干刺激点正中神经传导神经传导阻滞计算三.RNS测定四.F波:多突触脊髓反射测定方式:同MCV二.F波测定的步骤F波=三.H反射1.检查方法纪录电极:腓肠肌或比目鱼肌刺激电极:腘窝部胫后神经2.分析指标1)H反射潜伏期胫神经27.8±1.9ms2)H最大/M最大正常>13)H反射的回复曲线正常人不应期值80-100ms上运动N元病变缩短下运动N元病变延长诱发电位一、2适用范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临床意义BAEP的临床意义三、1诱发电位的检查方法O'1-Cz正常参考值三、2诱发电位的临床意义三、1诱发电位的检查方法体感诱发电位SEP的临床意义SEP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