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课堂提问之艺术饶勇(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蜂桶槽小学)课堂提问是教学的生命体征。任何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寻求提问的时机、启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好的提问技巧,可以使问题具有明显的启发性,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中,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方面,以及在发展学生的心智、口头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等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分析、研究提问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在知识的重难点上提问如教学“有梨6个,桃比梨多4个,求桃有几个?”时,为了使学生掌握分析这一道题的思考方法,我向学生提了4个问:1、根据题里的条件我们知道哪种水果多?(桃多)2、是从题里的哪句话知道的?(桃比梨多4个)3、那么桃可以分成几部分?(两部分)哪两部分?(桃和梨同样多的6个和桃比梨多的4个)4、要求桃有几个应该把桃里的两部分怎么样?(合起来)列出算式:6+4=10个。通过四次提问,降低了难点,使学生知道做这样的比多少应用题就可以分四个层次去思考。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思考方法后,我把上题的第2个条件变成梨比桃多3个,再质疑启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掌握了解答这类应用题的难点之法。二、提问要抓住关键例如,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时可以这样做:出示一个月饼涂,让小红和小明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师: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块。师:怎样才知道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块?再演示把两个半块恢复成一个饼再平均分,小红和小明每人得了半块月饼的过程。师问:这半个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闪烁半个月饼)我们就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另外半个月饼是多少呢?(闪烁另外半个月饼。)生:也是这块月饼的1/2。师:你是怎样想的?生:这半块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分”、“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的提问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的。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时候,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如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可先检查6的乘法口诀,然后提问:在5的乘法口诀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最后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能体现同类事物的特征,使学生搞清口诀的来源,并运用这一规律推出6—9所有乘法口诀。四、提问深难度要恰当设置问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要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提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过难过深的问题都无助于思维,过浅的问题又会失去思考的价值。如:教学一册的例3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1、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乐队有5人)又告诉我们什么?(唱歌的有9人)要我们求什么?(一共有多少人?)当学生把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弄清以后,我接着提问:2、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为什么?(因为是把唱歌的和乐队的人合起来,所以用加法。)最后抛出第3个问题:9+5怎样计算?请同桌同学用摆圆片的方法讨论。(凑十法)这样引导式的提问,既适度,又有思考价值,能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知识学好。当然,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误区:1、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导致启而不发;2、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3、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这样提问,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技巧。(作者电话:15186006998;信箱:zag7121317@126.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6期,HYPERLINK"http://www.zgjykx.com/"http://www.zgjyk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