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案课题25.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文学常识的积累。2、理解诗歌内容及诗人情感。3、朗读并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4、背诵并默写。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加深对诗歌感情的理解2.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难点:1.发挥想象,抓住诗歌关键句,品味诗歌的意境。2.三首诗进行比较阅读。板书设计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月日教学步骤(五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一、识记文学常识二、朗读并背诵全诗三、理解句意,了解基本情境四、内容理解五、鉴赏品析六、准确背诵并默写第一课时《望岳》(1)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年代,他的诗歌广泛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过程和当时的社会面貌,故被称为“诗史”。(2)背景《望岳》是其青年时代的作品,此时的他青春年少,壮志凌云,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誓言。易写错的字:生(曾)云(决眦)凌(绝)顶重点词:钟:聚集会当:终当,终要情境: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1)试分析“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远望(一、二句):地域之广阔以“望字统摄全诗近望(三、四句):景色之秀美,山势之高峻细望(五、六句):情景交融,激荡,开阔极望(七、八句):雄心壮志(1)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妙处“钟”字拟人,写泰山独享“神秀”之天赋,也表现了作者的爱慕之情。“割”字极尽夸张之能事,实现南阳北阴之景色,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跃然纸上。(2)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主旨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情感: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哲理:反映了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3)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吸引了你,并说明理由。(4)有关泰山的诗句、成语、俗语把握重点诗句(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主旨句)易错字:曾,决眦,凌(绝)顶教学步骤(五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背景二、朗读并背诵全诗三、理解句意,了解基本情境四、内容理解五、鉴赏品析六、准确背诵并默写七、比较品析第二课时《春望》写于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叛写俘获,带回长安,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易写错的字:溅(烽)火(抵)万金重点词:浑:简直情境:春望所见,满目凄凉,国都沦陷,徒有山河依旧,草木荒芜,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此诗共四联,分别写了哪些内容:首联: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色颔联: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颈联:家音隔绝,久盼不至尾联:伤痛,悲己(1)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用感时恨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拟人),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此联以“感时”承上,以“恨别”启下。(2)《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本文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之情。(1)“望”(2)忧国,伤时,念家,悲己重点诗句(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易错字(溅)(烽,抵)两篇“望”的异同?教学步骤(五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写作背景二、参照注释,感知诗意,并复述故事三、内容理解,明确主题四、比较阅读六、准确背诵并默写七、布置作业第三课时《石壕吏》唐肃宗,乾元元年,诗人回到洛阳,看到战乱之后的家乡,两个月后,唐军在邺城大败,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经骚乱,诗人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所见,征夫怨妇哀声载道。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重点字词:老翁逾墙走(逾,越过;走,跑)二男新战死(最近)存者且偷生(苟且)死者长已矣(停止,这里引申出完结)复述故事:抓住记叙要素,理清情节发展脉络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三层:一(前5句)诉三子从军,二子战死;二(中间4句)诉家无壮男,非老即小,且度曰艰难;三(后4句)诉老妇为保全家庭,自请应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