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動機研究動機研究假設研究範圍時制(Tense)從時間概念上分析漢語否定詞「不」與「沒」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語義功能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句法結構研究方法偏誤分析對比分析之實驗目標跨語言研究(crosslinguisticresearch)分組對比分析之實驗對象─韓籍受試者對比分析之實驗對象─泰籍受試者設計考卷與問卷對於動詞語義功能與否定詞之實驗結果–韓籍受試者對於動詞語義功能與否定詞之實驗結果–泰籍受試者對於否定詞句法結構的實驗結果–正確率對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否定詞之實驗結果–韓籍受試者對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否定詞之實驗結果–泰籍受試者中籍受試者接受度測定結果-IndependentSamplesTest高籍受試者接受度測定結果-IndependentSamplesTest從對於動詞語義功能的實驗結果得知,韓泰受試者大部分都以“不”來否定狀態動詞與可能補語;以“沒(有)”來否定結果補語。故,證明了韓籍受試者對與動詞語義功能相關的否定詞偏誤極少。除了對結果補語的實驗結果之外,對於其他所有的實驗結果,泰籍受試者的正確率都良於韓籍受試者的正確率。這樣的結果證明韓泰語之間的型態類型差異影響到實驗結果,換言之,韓籍學習者受到了母語的負遷移(negativetransfer)影響。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實驗結果顯示了韓泰兩國受試者對與時間概念有關的否定句皆有困難。因此,與時間概念有關否定詞習得可能是與第二語言習得的普遍發展因素有關,即標的語本身的時間概念和結構複雜度便極高,因此,對任何學習者包括第一語言學習者在內而言都格外困難。值得注意的是,透過接受度測定結果發現,針對上述的三個領域,大部分的實驗結果都顯示了韓泰籍受試者之間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因此需要進一部的研究。本研究的初級受試者人數極少,即韓籍受試者1名、泰籍受試者2名,因此需要增加初級受試者,以便於維持受試者之間的均衡,同時提高研究的效度(validity)。本研究以韓籍學習者為實驗組;以泰籍學習者為對照組進行了調查。但,還需要以漢語為母語的基準組,以便於獲得更有客觀的研究結果。透過本實驗收集了一些受試者所修改的句子。這些資料亦是證明本研究假設的重要證據之一,因而必須加以對這些資料的後續研究,以便於考察受試者對兩個否定詞的理解方式。中文文獻白荃(2000)。「不」、「沒(有)」教學和研究上的誤區。語言教學與研究,3,21-25。陳俊光(2007)。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鄧守信(1985)。漢語動詞的時間結構。語言教學與研究,4,7-17。黃宣範(譯)(1982)Li,C.N.,&Thompson,S.A.著。漢語語法。台北:文鶴。郭銳(1997)。過程與非過程—漢語謂詞性成分的兩種外在時間類型。中國語文,3,162-175。李瑛(1992)。「不」的否定意義。語言教學與研究,2,61-70。------(2006)。否定結構的熟悉度對留學生選擇「不」和「沒」的影響。載於周小兵、朱其智(主編),對外漢語教學習得研究(頁269-28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中文文獻劉月華、潘文娛、故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呂叔湘(主編)(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王建勤(1997)。「不」和「沒」否定結構的習得過程。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92-100。鄭恩(2004)。對韓籍學習者的漢語否定副詞教學語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英文文獻Comrie,B.(1976).Aspect.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Lee,K.-D.(1993).AKoreanGrammaronSemantic-PragmaticPrinciples.Sungdongku,Seoul:한국문화사.Quirk,R.(1985).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Taipei:Crance.Teng,S.-H.(1973).NegationandaspectinChinese.JournalofChineseLinguistics.1(1),14-37.--------------.(1974).Verbclassificationanditspedagogicalextension.JournalofChineseLinguistics.1(1),84-91.--------------.(1975).NegationinChinese.JournalofChineseLinguistics.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