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历史复习的建议.doc
上传人:雨巷****怡轩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高三历史复习的建议.doc

对高三历史复习的建议.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高三历史复习的建议一、复习可分为三阶段第一轮复习(应届生含中古史学习)从2007年9月份至2008年3月下旬,进行学科内单元复习,夯实相关基本知识。这一阶段应全面复习,突出主干。第二轮复习从2008年3月下旬到5月初,进行专题讲座与训练,适当关注学科能力渗透并启动跨学科综合训练。这一阶段要在每一专题之下精心设计子专题。第三轮复习从2008年5月初到5月份底,进行文科综合能力强化训练,同时注意学科知能查漏补缺和信息收集。这一阶段要选准“热点”,适当开设“热点”专题讲座,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二、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1、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稳扎稳打目前,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无论是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都以基础知识为本源。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依据大纲考纲,紧扣教材,努力挖掘教材里面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我们坚守教材阵地,既重视对课本主干知识的分析,又兼顾对课本边角知识的落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牢固地掌握书本里的备考知识点,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为下一轮综合复习奠定坚实基础。2、分阶段,理线索,构建知识体系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历史复习的首要一步是梳理古今中外历史知识,把教材涉及的中外历史按历史发展的阶段进行梳理,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框架知识结构。在夯实基础知识基础上,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完整的历史网络体系。3、适度关注新课改的一些信息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考试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那就是课程观取代教材观。以前强调的是教材观,即依纲靠本;新课改强调的是课程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资源,因而会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试题注重呈现新材料、新情境,考查的不是教材知识,而是课程知识。例如:2006年文综高考全国卷I中“法德关系题”涉及的“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和“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为小字部分,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在新课标教材(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第一节“欧洲的联合”的正文部分中却有详细而明确的表述。可适当考虑以课标要求的三大模块(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主干知识为主线,将现行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组,以新的视角和新的理念构建新的知识模块。4、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焦点文科综合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学科属性决定其必然与当今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关心的问题相联系,突出其“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社会功用。近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中,以当今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的试题大量出现。所以在平时复习时,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与此同时适当地用政治、地理学科知识问题,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研究高考试题,训练解题方法技巧高考试题的规范性、导向性不容置疑。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具体做法建议如下:首先按题型或内容将其分类汇编,学生加以练习;其次师生共同解答每个题目,领悟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开阔思维;再次,规范答题语言,紧扣得分点,减少失分。三、第一轮复习的建议第一轮复习的原则是重视基础知识,核心是“回归教材”,整合单元知识,宏观掌握历史线索。方法是多引导,勤思考,多总结,适量做题,循序渐进。1、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要点化,做到点线清晰。从历史的整体出发,按历史发展的阶段串线。把章纳入阶段发展中,将节纳入阶段发展中的某一方面,把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知识网络化后,要主干到枝节、由概括到具体地定位知识,将每节知识具体定位于某一方面,再将每个知识点具体剖析。通过知识定位,做到“点”的清晰。历史教学中,既要注重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线”和“面”的梳理和建构,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构成一个立体网络,这才叫知识整合。2、概括综合,将历史知识概要化、简要化。(1)浓缩历史主干知识,析出内容精华。老师要帮学生减少知识记忆量,要立足于《考纲》所圈定的“知识范围”,讲解中要有取舍。要尽量节约学生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积累和消化知识。(2)主干知识讲解中要注意处理好常考知识、热点知识、冷点(理论上不考知识)。常考知识就是过去的高考以及平时的训练经常考到的知识,热点知识就是与今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