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4).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4).doc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笔记全2012(每日更新4).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目的识记教育目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主要依据。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一)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它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居于第二个层次,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1、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的,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必须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只有明确了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才能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又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而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三)教师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它们有各自的内涵,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不能。认清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理解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的涵义及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目的随时代的变迁及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万古不变的教育目的。】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教育目的有本质区别。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总之,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其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具有主观的性质,是一种理想,它同社会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按照价值取向分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按照教育性质分为:传统教育目的和现代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分析教育现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