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灵璧县禅堂中学曹一翔一、教材分析在质量守恒定律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教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了【实验5-1】、【实验5-2】两个实验,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讨论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结合前面的教材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埋下了伏笔,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化学方程式,为以后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打下理论基础。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将“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提供一个探究方向;作为教学的促进者,为学力较低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作为教学的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动手实践中。【教学方式】:采用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机制。采取“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具体采用“问题情景导入——讨论猜想——提出假设——设计验证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多媒体课件微观演示,从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拓展反思、迁移应用”的课堂思路。使每一个学生都是“动脑、动手、动口耳”地学习知识,采用口头交流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评价同学、评价探究方案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化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其运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和迁移应用。五、教学方法:激励情趣、实验探究、逻辑推理、拓展练习六、教学用品1、多媒体课件;2、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烧瓶、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3、药品: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碳酸钠、镁条、蜡烛。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激励】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1756年的某一天,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展示图片]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看见生成了白色的物质,他突然想起来,我干吗不来称一下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质量呢?这不称不要紧,一称不得了,一个伟大的定律诞生了。他发现在煅烧前后总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可惜的是,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重视,直到1777年,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展示图片]做了类似的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了公认。认真倾听引用化学史资料创设学习情景。分析资料【分析】老师就上面的资料提出两个问题:他们的研究工具是什么?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生思考,同组议论。学生进行表达,得出结论。研究工具是天平;研究对象是化学反应前的质量和化学反应后的质量。(有些难度,教师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出问题【师】“真金不怕火炼”,真理要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今天我们要沿着两位科学家的足迹,对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进行研究;我们要亲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板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请同学们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ppt投影】“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化学反应前、化学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探究课题:化学反应前的质量和化学反应后的质量关系。课题研究的条件:教师给以提示和界定,“在密闭的容器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需要“想象与创造”提出假设【ppt投影】“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化学反应前、化学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有怎样的关系呢?”回答:1、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2、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3、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品质,使学生能从众多问题中筛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