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学模式简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主--教学模式简介.doc

自主--教学模式简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五一路小学王晓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异彩纷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注重以新课标为指引,积极投身课改实验,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载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因此我校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的采取了以“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即:情境引入、观察发现--积极参与、探究感知--运用知识、决解问题--全课总结、强化新知。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和同仁们一起分享这一教学模式。我的课堂模式分四步:一、情境引入、观察发现:无论那种学习都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趣味性的情境。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它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情境串教学”,以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或活动为题材,创设“情境串”,每个学生在这些相关联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软件图形、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相结合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和猜想,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增强问题意识。二、积极参与、探究感知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为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和内在需要出发,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出发,提供丰富的交互功能强的学习资源和必要的实物、图形、学具,使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探究感知就是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数学的知识。教师应坐在“学生的板凳”上,参与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做旁观者,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激励、点拨学生进行探索。探索知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1、学生独立思考学起于思,思于源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好习惯;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2、小组内合作交流、质疑、解疑教师在教学方式转变决不能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促使其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分好学习小组,是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形成一个小集体、小社会。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不断丰富,激发“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而且还可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旨在通过小组互相协助,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逐步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已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3、小组间质疑、解疑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已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