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家思想专题复习.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孔子与儒家思想专题复习.ppt

孔子与儒家思想专题复习.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顾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会议宣言孔子与儒家思想专题复习课程标准及考纲要求: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1.春秋——孔子创立.提出“仁”和“礼”2.战国——孟子发展.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3.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4.西汉——董仲舒吸收法、道两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两宋——朱熹吸收佛道两家、形成理学6.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7.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8.新文化运动时期——斗争矛头直指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考练兵(2007山东基本能力)1.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秦汉时期有些思想家就描绘了自己向往的和谐社会模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所描述的“____”社会,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理想社会的最高境界.2.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1)《尚书》:“惟人万物之灵。”(2)《论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3)《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A、(1)(2)(3)B、(1)(3)(4)C、(1)(2)(4)D、(2)(3)(4)(2007北京文综)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影响广泛。3.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4.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末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变式训练二、儒家思想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其原因不受重视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儒家思想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维新变法时期: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统思想对立,因此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讨论:1、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模拟高考请回答:(1)孔子的主要道德观念是什么?他的道德观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2)“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3)你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理念是什么?其理念与今年孔子文化节的主题有什么相似点?为什么?(4)孔子思想的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5)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传统道德?(1)“仁者爱人”、“以德治民”。背景: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人的推崇;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与保护等。(3)“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都体现了人文色彩。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4)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思想的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供汲取的营养。(5)今天我们对传统道德应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