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文言文的翻译方法课件(五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文言文的翻译方法课件篇一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文言文的翻译方法课件篇二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子:先生,指孔子。2、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3、{不亦说乎}乎:语气词。4、说:通“悦”,愉快。5、愠:生气,发怒。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7、吾:人称代词,我。8、日:每天。9、立:站立,站得住。10、惑:迷惑,疑惑。1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逾:越过,超过。13、堪:能忍受。14、笃:坚守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