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机应用与管理学绪论一、本学科的地位、目的、任务1、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农机应用和管理是农村农业机械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产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本学科是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并不断地得到充实、完善和发展。2、本学科的目的在于分析构成农业机器管理的诸因素,阐述农机运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利于有效地经济运用、管理农机,科学地制定经营决策的途径和步骤。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技术、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农机化生产活动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备、正确使用、安全运行、精心维护、适时修理、计划更新。做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要求。二、本课程的性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本课程是农机化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有较丰富的实用技术的应用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要求修完有关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如:《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农学基础》等。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农机应用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农业机组、机群应用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具备机械化作业工艺方案的设计能力,掌握农业机器使用操作和技术维护的技能主要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农业机器(机组)运用原理;2、农业机械化作业工艺;3、农业机器技术保障;4、农业机器科学管理。三、学习方法及教学环节1、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2、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机耕实习、实验、应用实习等)3、应与有关专业基础课(如“拖拉机汽车学”等)结合,才能学好本课程。教学环节:讲课、习题、实验、实习、考试。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四、主要参考书及刊物《农业机器应用与管理学》陈忠慧编《农业机器应用与管理学》陈济勤等编《农业机械运用学原理》吴相淦、张松明编2、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概况美国:1930年以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机械化时代,至今已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中国:农机事业随新中国诞生而发展。从70年代起全国以能生产10多种型号的拖拉机,同时,各地先后建立了很多农业机械厂,生产联合收获机、各种农业机械,初步建立起我国独立的农业机械制造体系。3、农业机械化的作用1、农业机械化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2、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3、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与非农业协调发展;4、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5、农业现代化是生产条件和手段的现代化;6、农业现代化是由现代工业装备起来的农业。(1)抗灾减害,稳定生产;(2)可持续、合理利用农业资源;(3)农业生产技术创新需要机械化;(4)可减少农产品的损失;(5)广辟食物来源,保障食物安全。4、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征我国农村经济正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进入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1、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2、农业机械在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中占有四分之一的份额;3、农业机械动力已成为农村的第一动力;4、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多种经营发展;5、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6、农业机械化创造了较大效益(1)农民致富;(2)国家增加税收;(3)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如维修、服务、管理从业人员。5、农业机械化的科学体系包括以下方面:1、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2、制定和建立农业机器系统;3、农村生产能源的研究和管理;4、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5、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6、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第二节农业机器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二、农机作业系统农机作业系统也可称为人-机-对象-环境系统,其运行是机械技术、农业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结合,是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系统目标的过程和基础。影响农机作业系统运行的因素有:人、机器、作业对象、经营组织等方面。农业作业系统的几个概念:1、农业生产工艺系统2、机械化作业工艺系统3、机械化作业工艺方案三、农业机器系统1、农业机器系统定义完成农业生产过程所必须的互相协调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种的农业机器的组合。系统由各种农用动力和作业机械组成,包括机群、机组、组群等部分。①机群:某个农业企业所拥有的各种动力机械、作业机械、自走式机器以及用于维修、运输和油料贮存设施的总和。②机组:在一定条件下的具有一定作业任务的期限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作业系统及其操作系统的有机组合。③组群:某个作业阶段的有关机组的群体。应从机组的群体结构来研究和协调相同的或相关的作业机组间的关系。第二章农业机组及其运用指标二、农业机组的定义和分类第二节机组生产率2、机组理论生产率(1)机组理论小时生产率WL(hm2/h)设机组的构造幅宽为B(米),以某一理论速度VT(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