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探究: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①不甘做亡国之君;②想借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权力,真正掌权。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请同学们参看课本133页【历史纵横】回答问题:1.保国会成立时间?2.保国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3.保国会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引导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政治改革: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假如你是光绪皇帝,你对变法满意吗?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1871—1908)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思考:1897年后维新派由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康有为会要光绪帝借鉴哪些国家的改革成效而颁行新政?为什么?并登上政治舞台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加深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政治改革: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光绪帝之所以支持变法,一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不甘作亡国之君;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死。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政治方面: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③胡绳看到了光绪帝的阶级本质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封建皇帝,要把他和维新派区分开来,这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这种看法不符合事实”。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光绪帝确实不是一个维新派,而是一个封建皇帝。目的是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保国会的宗旨落后123456保国会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①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痛陈变法创新运用维新变法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光绪帝之所以支持变法,一是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不甘作亡国之君;二是企图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三是康、梁提出的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主张打动了光绪帝。但是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和巩固自身统治地位,这与维新派提出的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颁布诏令看,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改革官制、教育、发展工商业等主张,但根本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这就说明光绪帝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不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不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问题2:维新派是否反对封建制度?是否反对清政府?巩固平台巩固平台巩固平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举一例加以说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