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师伴你行《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基本要求是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歌,其基本要求有二:⑴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⑵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层级D。《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具体要求有五点: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⑤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浅显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部分共设计四个学案。学案1诗歌形象、语言的鉴赏考点突破《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基本要求是:“古代诗歌形象、语言的鉴赏”,“能力层级D”。具体地说,“诗歌形象的鉴赏”主要指:①从整体上了解作品描绘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②了解形象的个性特征。“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指:①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包含的具体意义;②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与效果;③分析作品语言的主体风格及其艺术特色。古代诗歌形象和语言的鉴赏一直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名师伴你行2.指出下列诗句中相关物象蕴含的思想感情。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⑵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⑶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李清照《添字丑奴儿》)⑷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2.指出下列诗句中相关物象蕴含的思想感情。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于潜僧绿筠轩》)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⑻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⑼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⑽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晏几道《蝶恋花》)2.指出下列诗句中相关物象蕴含的思想感情。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⑿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⒁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赠范晔》)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3.请指出下列诗句体现出的语言风格特点。⑴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⑵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⑶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请指出下列诗句体现出的语言风格特点。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⑸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⑹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考生在本学案备考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是:①不能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正确鉴赏古代诗歌,读懂是基础,在还没有理解诗歌内容的情况下就急于作出判断,导致错误百出;②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只是在原诗中摘取片言只语,或是只了解诗作的部分意思,没有考虑其深层次含意;③组织答案过于笼统概括,没有结合具体内容,显得十分空洞;④临场心态不良,临场心有余悸,望题生畏,不能正常发掘应试潜能。本学案的备考,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读诗题、出处、作者及注释。诗题是诗歌的眼睛,是全诗意境展开的总纲,抓住了它,就等于抓住了鉴赏的关键。有的诗歌鉴赏题附有出处或作者,提前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了解有关背景,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全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倾向等。有些试题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其用意是以此来降低难度,帮助考生顺利地读懂全诗。因此,要认真阅读注释,扫除语言障碍,清除难点,提高阅读的有效度。②带着激情品读原诗,要进入角色,带着激情对原诗进行认真品读,不能一目十行,不假咀嚼地快速扫描。读完后要及时对读后的第一印象进行回味和总结,以期在内容和形式上产生比较完整的感性认识。③从整体上控制全诗。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及时概括出该诗创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景、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主题)。④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述,正确清晰地表达鉴赏意见。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就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有一定的固定性,捕捉诗歌形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